与秋: 2017,拿什么纪念我的芳华
文/施美风
时间过得太快,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在岁月回眸与展望间,总是令人充满眷恋。
2017的最后两天,朋友圈被18岁的照片刷屏,不管是28、38、48,甚至是58岁的微友们,都在晒自己18岁的照片,怀想美好的青葱岁月,感叹芳华流逝。我自然也不落俗套,翻找出一张十八周岁的照片,努力回忆自己18岁的情景。
18岁那年,我在木渎三中读高三,我们读的是企业管理专业,学校领导和木渎几家效益的企业联系好招工名额,让我们班级的学生毕业后就能马上进工厂上班。当时木渎电工厂和塑料六厂两家单位到学校来招工。我清楚记得第一批来招工的是电工厂,需要的名额比较少,只录用了十来个同学,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被留下来了。这对未录用的同学们打击很大,大家感到了失落、委屈和内心的恐慌,有好多女同学都哭了。班主任和学校教导主任来安抚大家,说学校一定会给大家落实更好的单位的。后来学校没食言,我们留下的大部分同学进了塑料六厂,这在木渎是一家效益很好的工厂,能进这个工厂,我也很满足了,以致于当时有机会进村里上班我也没去,想着要去外面争取更好的发展,没曾想在这个工厂一干就是近三十年,一路走过青春,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眼前的这张照片,是刚进工厂后和小姐妹去木渎照相馆拍的,那时在农村很少有人有照相机,也很少有机会去照相馆照相。而今,我站在2017岁末,站在即将跨入48岁的门槛边,怀想自己18岁的年华,心里是温柔的。
18岁那年前些天,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诸多的观后感和影评在影片公映第二天起就铺天盖地地涌来,大多是关于善良、关于芳华流逝的讨论。我还没时间去看电影,当我看了形形色色的影评,我竟然没有了去看电影的热情,不是说电影不好,而是内心有点纠结,有点郁闷,感觉被善良这个词压抑到了。如若像刘峰这样善良的人,未必有好报,那我们要如何去思考这个问题?影片给我们诠释的又是什么概念呢?难道真如网上流传的关于人性的说辞: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杯水,喝了就没了;而你的不好,就像一粒种子,会生根发芽,这就是人性。而我讨厌这样的人性。
记得十年前土豆和我说过,人善被人欺,叫我做人做事不能太善良,否则会吃亏的。我知道土豆是真心为我好,看我傻乎乎的,就怕我受委屈。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即使到现在,我也成不了大器,因为太善了。我知道这种善某种程度上是愚,是傻,可也没什么办法去改变了,但愿傻人有傻福吧。
傻人有傻福,对我还是有灵验的。一路走来,从自己参加工作、结婚、女儿出生,到女儿上小学、大学毕业、就业,生活简单、平淡、从容,却也顺当。2017年完成了女儿的婚姻大事,自己也步入了中年人的行列。人到中年,欣慰的是父母康健,子女终生大事完美,盼着就是儿孙绕膝了。由此自己的家庭责任亦卸下了大部分重担,接下来在工作、家庭之外,可以安排好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了,比如文字,比如行走,比如公益,遵守一份社会责任。说到公益,自然又要和善联系起来。自从2013年走进一帆创办的善城公益联合会,在公益路上也走过了五个年头,虽然没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们的公益组织一直坚持在西部学生的暖冬计划、助学项目上,今年又开启了“西部百所图书室创建”项目,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有十所爱心图书室在甘肃和湖北落地。这之间难免遇到别人的质疑和不屑,但我们依然会坚守自己的初心,为西部贫困的孩子带去一点温暖。尽管我们不能做到像习大大新年致辞上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脱贫理想,但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会要求自己尽一点绵薄之力,把公益文化宣传下去。
2017年最后一天,我还和友人开玩笑说,五十岁过后会是我人生的第二春,我要重拾生命的精彩。其实我知道自己说这些话除了玩笑话之外,还有一点心有不甘,不甘自己在一路走过的芳华年代没能绽放辉煌,那么我也不能气馁,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依然要积极面对,尊从内心,简单生活简单爱,心怀善良,偶尔也带点锋芒,做到有软肋,也偶尔带点盔甲,生活永远是美好的。
突然想去看电影《芳华》了。 相信它向我们诠释的是那些不计回报的善良,是这世间温暖的光亮。生命中如若有一份温暖的纪念陪伴身旁,纵使岁月再长,回忆也不会走散。2017,我且用一路经历的点滴记忆来纪念我的芳华岁月,且行且珍惜。亦愿每个人岁月里的芳华,不会消散,永远如故。
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