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读书笔记26:桓公四年
//桓公四年,癸酉,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
人名:鲁桓公,渠伯纠,芮伯万
地名:郎(鲁地),周,渠,秦国,魏国
官名:宰(掌王家内外事物)
1桓公狩:王正月,正是夏历冬十一月,为农闲狩猎期,故曰“时”。桓公此行没毛病。【狩:冬猎为“狩”。】
2周宰渠伯纠来聘:《左传通识读本》认为词条为春秋笔法,意在讥讽王室昏于政事。因为王官之宰,当量才授位,如今渠伯纠之父居此官位而使其子摄行职务,出聘列国,是轻侮王室官职的表现。
3秦国首秀:秦,周时国,伯爵,嬴姓。秦先人原本是居住在今山东的嬴姓东夷族群。据传,秦先人是善于驾车、养马的族群。秦先人西迁的次数和时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后一次、也是比较确定的是西周初年的飞廉族人西迁。西周初年,秦先人首领飞廉率部众参与三监之乱,失败后投奔东土嬴族聚集地商奄(山东曲阜一带)。周公旦/周成王东征灭商奄之后,一方面将商奄之地分封给周公旦,一方面将寄居在商奄的飞廉族人迁到宗周以西,戍守西部边陲。后来秦先人中的一族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得封于秦,成为周的附庸国,秦人称“秦”始于此,此支嬴姓秦先人就是后来建立秦国的“秦嬴”;其另一族仍居住在西部边陲(西垂),可称为“骆嬴”。周厉王之时,西戎灭骆嬴一族,此后只有秦嬴一族。秦襄公时,因救周有功,周平王封其为诸侯,并赐以岐山以西之地,秦国至此正式跻身诸侯国行列。此时(桓公四年,秦宁公八年)都平阳(今陕西宝鸡)。秦德公时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秦献公时迁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秦孝公时迁都于咸阳(今陕西咸阳)。
4秦师侵芮:这是[传]首次记载秦国史事。作为去年(桓公三年)芮伯万出居于魏的后续事件,此次秦师伐芮,应该是为了芮伯万回国。秋天时,秦师因为轻视芮国而讨伐失败,冬天时,与王师共同围魏,俘虏了芮伯。这里读得有点混乱,先是侵芮,后又围魏并“执芮伯万以归。”那么到底是在帮芮伯还是在捉拿芮伯?《左传通识读本》说《左传》此处的记载与古本《竹书纪年》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