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简友广场

《论语》讲堂留影243

2024-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4-8-9 二百四十三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语音整理
本章内容是继续在描述孔子在朝廷上的言谈举止,一如既往都是遵守礼制的,充满了庄重、敬畏的情感和态度。
从文本上来看,理解上是不太顺畅的,主要是因为这些礼仪我们今天是见不到的。所以我们只能凭借一些有限的史料,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来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春秋时代,无论是周天子还是诸侯的朝廷,都有所谓的“三朝”和“三门”的说法。群臣从外门(又叫库门)进入外朝,从这开始就算进入朝廷了。外朝一般认为是君主的断狱之所,偶然也询问一些非常之事,“故不常视”。就是说,天子也好,诸侯也好,很少来外朝。
群臣需要从外朝往里走,经过中门,又叫治门,就进入了治朝,就是正式的朝廷了。治朝是君臣日常议政之所,群臣进入治朝之后,君主才从燕朝(内朝),经过寝门出来,来会见治朝中的群臣。朝礼完毕以后,君主要从治朝经寝门退回到燕朝。各位大臣要奏事,从治朝进入燕朝,奏事完毕,退回到治朝。朝会结束以后,大臣要经中门,经外朝,再从外门退出宫门,算正式退朝了。这样的一个礼节在《左传》中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可以参考一下。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入宫门,鞠躬如也,如不容。”就是孔子进入朝堂的大门,就不自觉地肃然起敬,屈身而行。这里“鞠躬”不是弯腰施礼,而是肃然起敬这样的一个态度。“如不容”,就好像容不下他的身体一样。当然,我们知道宫门是比较高大的,不可能容不下。但是孔子他要弯腰低头鞠躬一样走进去,可见他对君主是恭敬之极。
“立不中门,行不履阈。”就是站立的时候不挡在门口的正中,要往边上站一点儿,表示自己的谦卑。在今天民间也有这种说法,说一个人没眼色,就是站到门口中间。“阈”这里指的是门槛。进门的时候不要踩着门槛,这有违礼、放肆的嫌疑。今天我们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尤其是进入寺庙,导游往往会专门提示不要踩着门槛。
“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过位”指的是经过国君的位置,这个时候国君虽然还没有来,座位空着,但是孔子经过的时候仍然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这八个字我们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就是脸色变紧张起来,快步通过。“其言似不足者”,如果这个时候有同僚和他讲话,他只是勉强应答,也不多说。为啥呢?因为国君随时会来,所以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整个过程中,孔子的重点始终是围绕君主来进行的。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孔子这个时候说话,就好像没有力气一样,声音小,声调低。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一些人在公众场合打电话,嗓门儿很大,底气十足,声音洪亮,其实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看不到别人的存在。而孔子在公众的场合,他说话就像没气儿一样,不影响到别人。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齐”,音zī,就是指衣服的前摆。古人是宽袍大袖,“升堂”就是走台阶上去。由于衣服比较宽大,要想登上台阶就要把衣服提起来。这也是一种礼节。“鞠躬如也”,低着头。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说啥呢?就是孔子在走上台阶面见国君的时候,要提起衣服,像鞠躬一样往前走。
“屏气似不息者”,就是屏住自己的呼吸。因为要上朝了,要见到国君了,所以是大气也不敢出。等到面君结束以后,“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出”就是指朝会结束了。走出来了要“降一等”、“逞颜色”,就是每下一个台阶儿就会感觉自己舒服一点,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轻松。这一点让我们想起来一句话叫“伴君如伴虎”。当离那个老虎越来越远的时候,心情就会越来越放松,脸色也会越来越自然。“怡怡如也”,是说孔子的姿态越来越怡然自得。
“没阶,趋翼如也。”“没阶”就是台阶走完以后,再“趋行”。因为走台阶的时候不可能太快,否则就容易摔倒,尤其是穿着宽袍大袖的时候。“翼如”,就是孔子上朝出来以后,仍然是小心翼翼,谨慎从事。当然也有人认为,孔子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来了,我觉得没有那么快。
“复其位,踧踖如也。”就是回到自己的位置以后,依然表现出了那种恭敬谨慎的样子。
实际上每次讲到这一章的时候,有人就指责孔子有着十足的奴性,在君主面前是丧失了人格。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孔子在谈到君臣之义的时候,明确的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其中有一个前提就是“君使臣以礼”,君主在使唤大臣的时候,要按礼行事。有了这样的一个前提,“臣事君以忠”。孔子之所以对君主如此诚惶诚恐、谨小慎微,仅仅是因为他们出身尊贵吗?仅仅尊贵还不够,还要依礼而行,才能够获得大臣的尊敬。当然,君主违背礼制,大臣是可以抛弃君主的。到了孟子的时候呢,把这话说的更加直接,更加明白。
总之这一章都是叙述孔子上殿见君的礼仪,怎么进门,怎么说话,怎么行走,怎么提衣服,怎么上台阶,见完君王以后又怎么离开,都是一些细节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礼仪上的谨慎与恭敬的态度。

李零讲解

这是讲上朝。

“入公门”,礼书说诸侯之宫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公门指哪道门或哪些门,前人吵得不亦乐乎。反正,群臣上朝,总要经过一道道宫门,才能到达国君听政的地方,即所谓路寝。

“鞠躬如也”,是低头哈腰的样子。

“行不履阈”,“阈”音yù,门槛,即过门槛时,不要踩门槛,而是举足迈过去。

“过位”,是越过群臣站立的地方。群臣站立,是在堂下,院子的左右。中间,有过道通往堂阶。西周金文经常提到“入门,立中廷”,“入门”的“门”是路门,“立中廷”是站在院子的左右两边,各就各位。

“摄齐升堂”,“齐”音zī,是衣裳的下摆,即提着衣裳的下摆,循阶登堂。

“屏气似不息”,“屏”音bǐng,屏气是憋气,即屏住呼吸,好像不出气的样子。

这段话分两部分,先讲入,后讲出;先讲上,后讲下。整个过程是:

(1)入公门,要低头哈腰,好像门很小,容不下自己。

(2)过门槛时,不要站在门槛当中和踩着门槛过,而是贴着门的右边,迈过门槛往里走。

(3)离开自己站立的位置,从中间过道,穿过群臣站立的行列,脸色要振作,步伐要加快,说话作欲言难尽状。

(4)登堂朝见国君,要提着衣裳的下摆,低头哈腰,大气不敢出。

(5)下堂往外走,每下一层台阶,脸色都有所变化,逐渐放松,作怡然自得状。

(6)下完台阶,赶紧走,小心翼翼。

(7)回到原来站立的位置,作局促不安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