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书之自我导向

2017-01-30  本文已影响22人  李晓峰Jeffrey

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第一条——“自我导向”。这一条原文中是这么说的,“随着个体的成熟……成人变得具有自我导向性,意味着成人学习者能够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所以,有效的成人学习应该……是强调互动和参与的研讨会,而非强调老师精彩讲授、学生认真接收的培训;……进而言之,应该存在一种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控索的精神。”

那么这种自我导向应该体现在哪几点上呢?在我看来至少应该有四点,一是教材上的自我导向,二是形式上的自我导向,三是评价上的自我导向,四是纪律上的自我导向。

我们来回忆讲两件事:第一件,有一个女孩,大学毕业后去了国企,然后辞职去了私企闯世界,最后进入到了五百强的一家外企,年薪从万元到五万,再到十万,再到三十万,最后自己创业收入六十万以上。这个女孩叫杜拉拉。这个故事就象宣传词说的那样,她比比尔.盖茨更值得参考,离我们更近。相信绝大数的朋友看过书、看过电影或电视剧。

第二件事,今年有一本书,书中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作者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照本书的方法进行修炼,可以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路,进入到真正的精进之道并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便是《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这两本书够火了吧,够实用了吧,但是即使这两本书再火,当年和去年的各种中国式教育的学校教材中,也没有见过有哪家学校采用了这两本书,甚至没有见谁摘录过这上面的片段。然而,在当年和去年的各种成人学习的场所,比如各种读书会,则是充满了对这两本书的拆解和评论。这就是自我导向与知识导向差异的充分体现。

下面,我们从理论上谈一下自我导向。

一、教材上的自我导向。

刚才我们讲的两本书的故事,就是最大程度的体现了这种自我导向。学校式学习书本课程都是固定的,是多少年不变的,那就是书本和知识导向。每一次学校改教材可都是大事,甚至每一篇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变化都是惊天动地的大动静。所以学校的教材是相当稳定的,我们谁也作不了主。

那么成人学习呢?那是我们的地界,我们可以充分的作主。我们可以诊断自身的问题,找出自己的需求以及规划自己的方向。我们可以选择不读那些自己知道的知识,可以集中精力学习自己需要知道的知识,这就是教材上的自我导向。

二、形式上的自我导向。

上过学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真的从心里喜欢以前上学的形式吗?我们是真的喜欢那些在讲台上喋喋不休的、下课都不走的老师们吗?我只记得我最喜欢的老师是大学的一个语文老师,他每次上课开放式的和大家交流,甚至争吵都可以。他只到快下课时,才迅速划几个重点,然后飘然而去。顺便说一句,他的课从来没有人逃课。

所以,我们现在的学习,应该是在形式上也以自我为中心,以参与、互动为主,而不是那种你来说我来听的、以灌输方式为主的、以那些老师为主的教授形式。这也是我对很多读书会不感冒的原因,他们搞错了学习方式,他们只是把课程搬了个地方而已,这种读书形式长久不了。

三、评价上的自我导向。

以前的学习以什么定高下?对,多数是分数,至少也是ABCD之类。是谁评价谁呢?当然是老师评价我们了!我们能评价老师吗?以前肯定没有,现在逐渐开始有了,但基本没什么大用。单向评价是学校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只是一个待审的囚徒。

成人学习中谁来评价谁呢?讲师当然还是可以评价我们的,但是这个评价开始变质了,开始双向了。我们好不容易可以反客为主了,现在我们是主导,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有份量的评价了。正相反讲授的人变得战战兢兢,因为我们终于可以选择不听了。有用没用讲好讲坏,我说了算。

四、纪律上的自我导向

前面说了这么多学校式教育的坏话,我也要为它说一两句一好话了,我可不是一个彻底的叛逆者,对于这种教育我也是认为它是有一定存在价值的。在这里就不说大形势了,那些话别人说的太多了。我只讲一点,如果你不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那么学校式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纪律上的自我导向是有利和弊的,有些人可以自行控制自己的时间,更好的进行读书学习,而有些人则被其他的诱惑带走,一生也不会再读书了。所以没有自控力的人,你还是需要学校式教育来强调你读书学习的。

自律才有自由,你有这种自律的能力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