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2021-07-11  本文已影响0人  山呀巅呀一寺一壶酒

在《为孩子重塑教育》中,作者多次强调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有关教育的问题,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或“完美答案”,更没有“一招制胜”“一劳永逸”的教育模式或系统。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因为教育关于人类社会的未来,所以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研究和学习教育创新的目的不应该是给出一套“答案”,而是怀着开放的心态,在不断的质疑、提问、实践和总结中摸索前进。

而作为奔赴一线的教育者,我们更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关注社会动态,关心受教育者,做教学创新的引领者。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与策略,大胆实践,为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打开一扇窗。

首先,欣赏学生的与众不同,唤起学生的创造火花。

在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领域,“转化”思想是探究面积、体积公式的常用手段。

比如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再通过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关系得到结论。老师们也默认了这种方法的“唯一性”。而在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中,她却提出了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法吗?”学生再次讨论,利用学具饶有兴趣地画、剪、拼……在推导过程中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最终都得到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而在这个充满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智慧在指尖上跳跃,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传统的探究方法 充满创意的“转化”方式

我不仅想起同事执教的《圆柱的体积》一课。在教学中,学生利用“切割”的方法进行探究之后,她又鼓励孩子们尝试用其他方法来推导。孩子们积极讨论,借助手中的圆片,通过“叠一叠”的方法,将“圆”转化为“圆柱”,借助“面”和“体”的关系从而找到了结论。这种方法不仅提现了数学教学的创新性,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与成长。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验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数学的知识间往往具有密切的联系性,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学会放手,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联想、对比、归纳每个知识细节,学会自己打磨知识的珍珠,并将知识的珠子穿成一串串漂亮的“珍珠项链”。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并明确了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迁移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再通过动脑、动手验证,从而构建新知,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本领。

最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挑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们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常常有意识地出错,让学生来批评、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品质。

例如,在华应龙的课堂中,他常常鼓励学生在化错中质疑、反思、纠错、成长,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和创意意识,这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创新是教学中永恒的主题,是教育教学进步的不竭动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展能力,在创新中发散思维,真正呵护学生创新的“火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