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苦涩从哪里来? | 研茶 18
茶中会有淡淡的苦涩味,这是喝茶的人皆知的茶叶特点之一,也有很多人会因苦涩味而排斥喝茶。
俗话说:不苦不涩不是茶。
但喝茶的人都知道,茶汤的苦涩味通常只有短短几秒,过后就会慢慢退去,化为甘甜,即苦后回甘,先苦后甜。特别是永春佛手茶,都会略带苦涩,然后回甘转甜。
不少人茶友对于茶中的苦涩味也是充满好奇,常问小亮这种苦涩味究竟从何而来?
☟☟☟
今天小亮就跟大家讲讲,永春佛手茶中苦涩味来源可分为四个方面:
1茶叶本身内含物质作用
茶汤中大部分的苦味来自于咖啡碱,涩味来自于茶多酚。茶的苦味与涩味总是相伴而生,二者的协同作用主导了茶叶的呈味特性。
而茶中的茶氨酸,具有焦糖香味和类似味精的鲜爽味,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
那这些物质在茶叶中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茶多酚含量:春茶<夏茶,嫩叶<老叶
咖啡碱含量:春茶<夏茶,嫩叶>老叶
茶氨酸含量:春茶>夏茶,嫩叶>老叶
Ps: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采摘夏暑茶来制作的原因,因为夏暑茶做出来又苦又涩;
为什么茶往往春季采摘,而且采得特别细嫩,跟时间抢时间,茶叶要嫩或者适中采摘,茶多酚和咖啡碱这样的苦味物质少,而茶氨酸含量高,苦涩对口腔形成的刺激性小了,自然就感觉淡了。
但是要注意一点就是,淡并不意味着寡薄,一个茶除了浓淡,还要看它的口感是否顺滑,香气、滋味是否有层次,回甘的快慢,喉底的韵味等等。
所以,我们通常说的浓淡其实并不是茶叶真正的浓淡,仅是苦涩物质而已,浓度应该是茶叶内含物质含量和丰富程度的总和。
永春佛手品饮后具有解渴、醒酒、消署、防癌、减肥、健胃、助消化、降血脂等保健功效。据福建农大对10个乌龙茶品种69个样品检测黄酮类总量,永春佛山总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1.00mg/g~12.00mg/g。德国医学专家发现,黄酮类物质能调节血脂、降低血压,对脑血管疾病等有显著疗效。
数据来源:中国地理标志网:永春佛手
2制作工艺的影响
从采摘的鲜叶到可饮用的成品茶,期间的摊放、萎凋,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各种制茶工艺,都在影响着茶叶的各种内含物成分的转化和含量,也都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苦涩味。
因工艺原因产生的苦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缓减一点,但也几乎不会完全转化到没有。
目前来说,处理工艺上的苦涩,主要还是依靠制茶师的经验,由他们根据茶叶的老嫩、壮瘦、粗细、薄厚等特点,以及日光的强弱、温度的高底等因素来适当地处理。
我们福德桥茶始于2005年,制作永春佛手以有15年制茶经验,只做春冬二季,春茶在清明节左右4月中旬到下旬,冬茶也叫晚秋茶,在十月中旬到下旬。
在品鉴时,主要是要感觉一下苦涩在口腔里是否能“化”。苦能化甜,涩要化甘,层次多变,如此就是正常的苦涩;反之,苦涩停留在口腔,收敛强,锁定不化,没甜没甘,那这样的苦涩味就有问题了。
我们制作永春佛手都是需要4次摇青的,这种走水更均匀,茶发酵更好,可看往期热文:永春佛手的香气摇出来的
3冲泡方法不当
对于想享用可口茶汤的朋友们来说,掌握正确的泡茶方法,十分重要。投茶量的把握,还有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都是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因素。
水温影响到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茶汤温度影响到香气和滋味的呈现。滚开的沸水常常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加速茶中咖啡碱、茶多酚的析出,茶味容易苦涩。通常情况下,芽叶细嫩者,水温宜低,在85度上下;叶子偏成熟者,水温宜高;焙火类的茶,水温宜高。
ps
以永春佛手为例
1、投茶量: 6g,盖碗110ml,茶水比例1:22即可,请放心用100摄氏度沸水伺候。
投茶量太大,茶水比太高,自然会加重茶汤的口感。
Ps:如用保温杯或马克杯,仅需1-2g左右即可,切勿太多,比较茶一直在浸泡着,会太浓,苦涩难以避免。
2、冲泡时间:
如果闷泡的时间过长,出来的味道可能就会浓涩点、苦一些了。
永春佛手日常冲泡,醒茶后,第一泡可浸泡30-50秒,第二次增加20-30秒,以此类推,也可根据个人口感浓淡调整出水时间。
冲泡永春佛手建议使用白瓷盖碗更佳,淘宝店有售,且不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