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阅读推荐简友广场

美色可治病么? 伍立杨

2019-08-10  本文已影响3人  独孤求瘦
美色可治病么? 伍立杨

        清代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述一个酸秀才,人家说秀色可餐,他说人肉吃不得,一时传为笑柄。这实在是腐儒不可教的一个最好的范例。也是腐儒不可与其谈艺的明证。反过来,可以显现初用秀色可餐这个词语的人的敏感和诗心。最初使用这个词语的人是晋代文学家陆机,他的(日出东南隅行》说:“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借味觉的适宜,来形容视觉的满足,极赞妇女容貌的美丽,与古为新,语妙天下。

        陆机的传人真不少!在敏感的中国古代文人那里,这种诗意和敏锐的觉察得到了层出不穷的延展和发挥。《聊斋志异娇娜》篇写书生孔雪笠旅居重病,得一老伯引丽人前来探望,丽人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书生见到如此娇媚人儿,呻吟顿忘,精神为之一爽,不久即遍体清凉,不治而痊愈。初读只是觉得鬼话连篇,蒲松龄先生吓人吓到了家!然而仔细揣摩,却又要为蒲翁的匠心而废书三叹,至矣,小说家之诗心!原来作家用心良苦,他不仅以为秀色可餐了,美色一变而为治病疗心之物。他不过是要为苦痛的世界发明一种精神的灵丹罢了,幸好这种感受不止蒲翁独有:(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丑如鬼怪,他自己也为之无地自容罢,可是他一直同恶势力战斗到最后,不是因为有爱丝梅拉达这个美女在他身边么,他只要看她一眼,就觉得人生没有虚度了,最后他们合葬在一处,他的在天之灵,也会有所寄托了吧。在这一点上,蒲松龄和雨果的寄意不是同出一辙么。

  博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论述鸟类的相互吸引,讲到了彩色的羽毛和婉转的鸣叫的作用,也是一种美的吸引。倘若没有这些,动物恐怕就失去了繁衍的可能。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同动物一样有美的吸引。而人之异于禽兽者,尚有思想的功效,使其将美视为一个永恒的喜悦。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所以,美是不能忘记的。

  在敏感的人那里,因为他比别人敏感,所以他也比别人更善于体察享受美的事物。美的失却,甚至会导致精神的疲困和疾病。1902年冬天,契诃夫在雅尔塔写信给他的妻子克尼碧尔,“今天我不能工作,头痛,昨天我初次进城,那里十分枯燥无味,街上尽是些面孔丑陋的人,没有美女,甚至没有一个赏心悦目的!”这种经验造成的不是甜美的回忆,而是莫名的怅惘,其中有深意,谁解作者的痴迷呢。佛教的观音座下,也不免是绮丽灿烂的莲花,可见美的无所不在了。

        真能鉴赏美的人,他自己也当是“解语花”,惺惺相惜,大抵如此。晋代框宣武举兵伐蜀,以李势的妹妹为小妾,他的夫人知道后欲将李小妹斫杀,她提刀赶去,看到了。李小妹正在窗前梳头,发长委地,姿容端丽,美丽得令人可见美的所不在颤栗,她就把刀丢了,说,我见都爱,何况老头!于是善待这美女。这位夫人真是要得!美居然治好了她的妒嫉病,她实在是一个有情味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