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壹
我对梅花是有感情的。
高一的时候我们班在一栋老楼里,狭窄昏暗,一个班挤了一百多个人,整个教室只有两条狭长的道能过人,那时候我坐在中间的倒数第二排,倒三排基本承包了整个班的不学无术和漫不经心
每次考试的后十名,最后一排那些帅气的男孩子们就占了一大半。你问我?我倒数二十名(手动微笑)。
我们的教室在二楼,窗户的外面正对着一块空地,种了好多树,夏天的时候分不清也记不得到底有些什么树,但是一到冬天,女孩子们穿上了花花绿绿的羽绒服,装酷的男孩子又开始缩着脖子走路
窗户外的一棵梅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悄悄的开了,若有若无的香气往教室里飘,闻得人神清气爽
大家一到下课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栏杆那里去看花,男孩子跑到楼下摘一支梅花送给暗恋或者明恋的女孩子,白色的花映着青春的脸,也不知究竟谁更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737/deca54e12977ff68.png)
我不忍摘树上的花,于是从树下捡了好多落下的残花,收到日记本里,隔上一段时间,那个写满我淡淡心事的本子就被氤上了梅花的香气
一打开,梅花香气和油墨味交织纠缠扑面而来,这是年少的骚动和对未来的无从期许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贰
当年教室旁边的梅花是白色的,不过梅花的颜色可多,大红、紫红、粉红、洒金、纯白......
一般常见的黄色腊梅却不是梅花,腊梅为樟目、腊梅科,而梅花则为蔷薇目、蔷薇科,从根本上就不是一家的
并且腊梅的香味也比梅花要浓的多,不是有“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语
暗香才是梅花的一贯品格,只是腊梅比之多了许多富贵气,在低调奢华的亭台轩阁中更相得益彰。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737/3606e93af592eb45.png)
天晴的时候不管是白梅还是红梅,一树簇簇的花朵,怎么看都好看,所以才有了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
传说某一日公主卧于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
三天后才洗掉,但是额前留下了淡淡的梅花印记,公主姿容胜雪,梅花印记点缀更是显的楚楚可怜,于是宫中女子纷纷效仿,这便有了“梅花妆”。
可见古代妆容也跟现代一样要跟着潮流走,比如描斜红,画面靥等等,她们化妆的繁复和对美的追求,很多时候现代的女子都忘尘莫及。
还说回梅花,下雪的时候是要看红梅的,看过《甄嬛传》的肯定都记得初入宫的甄嬛在倚梅园中许愿“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两个男主角的脚步在雪地里沙沙作响,孙俪的侧颜在红梅映照下中甚是好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737/fcc48f9ea57a867e.jpg)
还有红楼梦里第五十回中,李纨罚宝玉到妙玉的栊翠庵里去讨红梅,宝玉冒雪而去,“乞”回一支二尺来高的梅花
雪芹先生惜字如金,关于宝玉乞梅的那一段一个字都没写,但是我们看他对宝玉带回来的那枝梅花的描写:
折枝梅花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
给他这样好的梅花,可见妙玉对宝玉必是喜欢的,换别人去,怕是要讨一顿骂回来,哪有这样好的梅花呢?雪芹先生高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737/3930383066532bde.png)
不过我倒是很想看看那个场景,妙玉那样的人儿加上满园的红梅,白雪簌簌而落,槛内人向槛外人一拱手,说自己想借一支红梅
妙玉淡淡看着,也不说话,剪下枝头上最好看的一大串红梅递给他,看他背影离去才关门返进院内,这个人儿啊,看着像雪一样冷,心里可是开着大片的红梅呢。
叁
梅花好看,不光是花好看,连枝子都好看,枝条或宛若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韵律,颇有线条的美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737/237693a467db4646.png)
而观赏梅的标准,则“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中国古代的文人讲究就讲究在这了,花枝太密不好,太粗不好,花没开不好,花开的太盛也不好,就是那么绵延舒展,将开未开的最有意思
我还记得电视剧里纪晓岚说吃黄花菜,也是说“将那么一朵将开未开的花儿摘下,还吃了,真是残忍”,可见他们讲究的就是那么个欲说还休的感觉。
文人喜花、惜花没错,但是文人的喜爱是极为吝啬的,就看看这些欣赏标准吧,除开这“四贵四不贵”,还要“老干僵盖,苔鲜封枝,盘根错节,横斜疏瘦,苍劲淡稚,疏花点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737/f6828c7bc0b6d41a.png)
画梅花也是颇多讲究,要“弯曲如龙、挺拔似箭、仰似盘弓、垂如钓竿”
花的总体布局要和枝干的疏密协调,要做到“密不通风,疏可走马”,还有“无女不成梅”等等的说法
作画前要胸有成竹,作画时要行云流水,下笔稳健,应势而定,画出来的那个意境已然比真梅花还要好看了。
龚自珍曾作《病梅馆记》说
文人自有一套欣赏梅花的标准,但是又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约束了天下的梅,总不能把长得好好的梅花砍伐修剪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但是偏偏有人将这种喜好告诉卖梅花的人,于是所有卖梅人都刻意培养这样的梅花出来赚钱,搞的天下的梅花都成了病梅。
这篇文章说梅花也说政治,不过我们不问政事只谈风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737/80e1e3eb733ff0a6.png)
光从审美上讲,疏、瘦、含、老的梅花确实好看,但是如果抑制了天性强行按照一套规则来修剪,那就失去了本有的感觉了。
就像美女,范冰冰好看,但是一万个范冰冰还好看吗,多来些王祖贤、黎姿、周慧敏不好吗。
我曾经看过一个梅花展,琳琅满目,修剪成各种形状的梅花摆在或大或小的花盆里,着实个个宛若游龙,花开的也好,整整齐齐,好像没有一处不合适
旁边还有个牌子写着一个貌似有韵味的名字,但是看着着实扭捏的很,一句话:像假的,这是真真的与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洁背道而驰了,倒不如开在野外的一株野梅花肆意烂漫的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737/15ba8f0e8415b85f.png)
肆
有一首我很喜欢的小诗: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这么多年,人也长大,行走各地看过了更多的花,自然不只梅花,但一到万木萧疏凛冬将至之时,我的鼻子闻到的还是当年那个带着梅花香的日记本的味道,想起的还是那个寒风凛冽中仍无端欣喜的少年时代,纵使看过那么多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美丽颜色,却再找不到当年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