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读论语21:孝顺也是有原则的

2020-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树_小鱼

人,生来,都会背负不同程度,来自原生家庭伤痛。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与此和解,有的人不断向外界索取答案,有的人郁郁寡欢而被标为异类。

在原生家庭里缺失的东西,后来,会去拼命的寻找这部分,用来填补。

不禁思考,自身的伤痛都没有修复,如何爱人与被爱。

被压抑的情绪发泄越多,越想逃离家的束缚,越想丢掉对你所谓好的人。

喜欢吃梨,可每次给的是苹果,用自己以为好的方式对对方,这让人如何心生感恩。

成年时,与人相处模式,如无形的手,操控你的情绪,思维,不知不觉已束缚其中。

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看天空,人生真的是这样吗?

三十岁之前,我行我素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不去顾及

家人感受,直到在他乡工作,离家很远,受了委屈,才知拥有家人是件幸福的事。

家人才是自己的根,没有人会讨厌自己的源头,你身上的一切困惑,还是要回到本源上寻找答案。

答案在哪儿,在柔软的内心中,在点滴的行为中,慢慢渗透在日子里成了习惯,成了自己最好的样子。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认为,孝顺是有原则的。生,事之以礼,即满足父母要求也应当在不夸张、不过分的合理范围内,不要以满足父母为理由损害别人的利益。

这里,我认为,尊重父母内心的感受,用合乎礼仪的方法对待父母。剔除错误观念里诉求,遵从人性本善,不是愚蠢的孝顺,是细节中,每天的问候,定期的团聚,耐心的倾听,暖心的反馈。

做到合理的孝,报喜不报忧,让他们想到你的是开心与幸福,而不是痛苦。

现在,请将习惯从父母身上的拿,转化成应学会的给,是合乎道德情理的给,这是所有人好的必修课,成长课。这需要长时间,精力,爱心的再次投入,不过没关系,慢慢来,先从好好每日的说话开始。

谢谢您的留意,如果被您关注,是我的荣幸。

我是大树,一个通过文字帮助年轻人心智成长,解惑情感,认知问题,用文字给予他人力量,为其疗伤的践行者,成长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