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桐城古文選》序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599人
河滨散人
桐城文學之興,在有清一代。乾隆中,四庫館編修程魚門、周書昌謂“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學人多以桐城古文為宗,尊之為“桐城派”。
方望溪、劉海峰、姚惜抱三先生相繼挺出, 溯源而建文統,講學以立門戶,循循相遞,師傳者,私淑者,不絕如縷,弟子門生滿天下,斯一時之極盛也。
夫開宗立派,不惟追隨者眾,其文可觀,其旨猶不可闕也。夫桐城古文之統緒,奉左、遷制義為之宗,視唐宋八家為圭臬,以歸震川為效法,至方、劉、姚三祖為不祧之傳。
方望溪倡古文“義法”說,窺破作文玄機,桐城文論基石始奠焉;劉海峰者,以“神氣、音節、字句”,創“因聲求氣”之法,使習古有徑可循也;姚惜抱析“義理、考據、辭章”之論,集前賢之大成,文統遂具焉,號為桐城家法。
其編纂之《古文辭類纂》,不惟開示門徑,亦是昭明文統也。綿綿後學者,一以貫之。賡續之,光大之,弘揚之,紹先哲之餘緒,昭斯文於後世,天下翕然,目為正宗。
故曰:欲學古文者,其始必用力於桐城之文,而後進之以八家,由八家而入《左》、《史》,則不誤所向,而克以有成矣。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22327/cc53dfc2f819c222.jpg)
吾友龍眠山人,皓首窮經,爬羅剔抉,選錄鄉賢古文百餘篇,大約合於桐城義法,而皆必歸於雅馴。欲攜此編指教於邑庠,而濟溺拯衰也。以余私淑姚公故,囑余序之。
末學才識淺薄,名微位卑,惟仰止行止焉,何敢序哉?余詢曰:“天下妙文眾也,況三先生之徒亦有徒,其域外從學者不計其數,高足亦有數十,其文皆出人頭地,何以囿於一邑一鄉耶?”
其辯曰:“唯鄉先生為最可親,尤足以興起後人,更乃某窮究數年,心得於一二,欲紹邑中文業,或有涓埃之裨也。”
余感焉,何可負其諄諄之忱?遂不揣譾陋,略陳其概,是以為序。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22327/3c53be739ff5240d.jpg)
本人文言文集《之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