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孩子學中文是一場持久戰

2020-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施主_尚哉尚哉

在國外學習中文真的是太難了。孩子的中華文化素養正如煮得半生半熟的米飯般難以入口。常有報導移民長大的孩子需要回國尋找自己的根,找回自己是中國人的歸屬感。我深有同感。

昨天下午放學,我如常在學校門口等米米,這時有一位棕色頭發的外國爸爸,手拉著他的小女兒向我打招呼,他用中文說:“早上好!” 我驚愕地頓了一下,因為他那若似中文的發音讓我無法識別出他說的是中文,而且已經是下午了。他看我愣了一下趕緊解釋道:“對不起,我的中文不太好,儘管我的媽媽是中國人。” 後來我大概了解到,他是從小在新西蘭長大,而中國媽媽並沒教他中文,他還笑著說他現在要努力學習中文。

這讓我回想起2014年1月1日,我們全家移民到新西蘭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學校上學。

還記得第一次領著4歲生日還沒到的米米來到了坐落在森林裏像花園般的Titirangi華德福幼兒園,當時正值放假,學校開放假期託管。米米爸爸正與老師在談論米米的情況,而米米躲在我的身後看著一頭金黃頭發,白皮膚的老師正在說著他聽不懂的話。他很不安地拉著我的衣尾,一聲不響。接下來一個星期我留園陪他過渡著分離期,一句英語都不會說的米米慢慢地就開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米米的英語越來越溜時,突然有一天給我帶來了危機感。一天放學,我到園接米米時,學校來了幾位從中國來參觀的老師,她們和我聊了會,問我米米是否不會說普通話。我驚訝地回答:“不可能,他在國內上過一年的幼兒園。” 在國內,雖然家裏都是用粵語,但他的普通話還是很好的。我卻沒想到才來新西蘭幾個月,他的普通話退化得如此利害。回家後我一直和米爸討論重新讓米米拾起中文的計劃。

當然這計劃是很難去進行的。我們習慣在家使用粵語,並沒有普通話的環境。直到兩年後我在新西蘭佛光山當義工時,米米吸引了很多台灣阿姨的喜歡,有事沒事都會找他聊天,他才慢慢地重新拾起了國語。我在當義工期間,我發現很多很多從小在新西蘭長大的中國小孩並不太會說國語,所以他們都是來佛光山的華語補習班學習。我認識一對姐弟,姐姐剛上大學讀醫學系,弟弟還在讀初中,從小就在這學習中文十年了,姐姐告訴我她想學習經典,可惜她只看得懂一些簡單的中文。可見華語補習班並沒有太大的用處。

在米米7歲那年,我正式如火如荼的為米米進行中文學習計劃。米米的同班同學L是上海人,他爸爸在華語教育協會工作,每星期六日就逼他上補習班。我和他媽媽在討論中文學習時,她向我抱怨說孩子不願意學中文,寫字太難了,一點耐心也沒有,現在都不願意上了。然而離現在已經過去三年了,我也不知道L同學的中文學習進行得如何。

L媽媽質疑地問我繁體字比簡體字難多了,自己都看不懂,更何況孩子要寫,那就更難了。但我發現孩子先學畫繁體字,相反會覺得寫字並不難,經過複雜的筆劃後,再接觸很多字會覺得很簡單,在2018年我們回國後,他便發現簡體中文實在太簡單了,基本告訴他後,就已經學會了。

寫字

象形字是正確打開孩子學習寫字的方式,字義和部首都由圖畫式來講述。每個字如同一個小的故事,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這也正好分解了繁體字的深奧。推薦一本好書:文字王國。這本書竟然是在我當地圖書館借閱的,內容確實非常合適並且有趣。

教材

在國外,絕大部份補習班使用的都是暨南大學版的中文材料,與現在國內的課本差不多。但是我決定選用繁體字進行教學,所以我在淘寶上海運了幾套書。其中一套便是老課本系列的共和國教材。

這一套教材包含了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並且分為:初小部份,初小修身,高小部份,高小修身。

初小部份有四冊書,每一冊書的每一篇文章都標上生字,一篇新的文章內容會含有之前學過的生字,這樣就能有效地進行復習。第一冊的生字是200個左右,篇幅很短,從一二個字逐漸到十幾個字,每往一冊篇幅會有所加長,循序漸進地過度。

內容是民國時代的日常生活基本常識。有些人會覺得這些內容已經跟不上時代,怕會誤導孩子。可在我看來,這就是極好的學習歷史的機會,還可以和孩子分析與現代生活的不同之處,讓孩子了解到不一樣的生活。正如我們讀英語書,接觸到不一樣的國家風俗,並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孩子非常地好奇,他們不一樣的穿衣打扮風俗,還有文言文白話文說話方式,讓孩子更貼切地了解古代,並且為文言文打下基礎。

書裏有一些異形字是現在已經不用的,但在古籍中有著很多異形字,一個字有不同的寫法。這些種種不同都能讓孩子了解到古今的差異。初小修身就是德育部份,介紹了生活習慣和古代勵志的軼事。

除了學習這套書之外,我還會找一些古代的文言文故事如德育故事或是歷史用以補充知識。古代的各類神話故事和人物故事都是讓孩子對中華文化有著深深地連接,知根知底才會有歸屬感。

讀經行動

除了教材學習外,最重要的還是讀經,在網絡上有著各種讀經方法可自行查詢。每天能堅持不斷地讀誦一小章也能很好的加深孩子對中華文化經典的了解。

媽媽學繁體字

我自己是怎樣學習繁體字?一開始確實非常地困難,我只能見一個就查一個。把自己的輸入法換成繁體手寫板,只要自己手寫簡體字,提示便會把繁體和簡體都顯示出來,慢慢的自然熟悉了。而且當輸入到不懂的繁體字,手寫板便會顯示出對應的簡體字。

有了以上這些學習基礎後,我找到古本的西游記和三國演義配套著音頻給他聽,每天聽一章節,聽完後他自己會預先自行閱讀之後的章節,每天都沉迷不已,用他的話來說:手不釋卷。

學習中華文化是一場痛並樂著的持久戰,我不求孩子能成聖成賢,但願至少有機會能遨游在博大精深的中華五千多年的智慧之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