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三岛方雪恨 罢官归耕夙愿成——记家乡抗战英雄黄永淮

2020-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蒙溪秋水

黄永淮,号泗光,四川省安岳县龙台人,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只有几间茅草屋,家境困难。但人穷志不短,黄永淮幼时在龙台乡小学念书,他学习勤奋,性格开朗,喜欢交际,同学们都很亲近他,学习成绩也一直优秀,后来升入安岳县旧制中学学习,于1925 年中学毕业。时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受当时北伐革命运动的影响,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立志以身报国, 1926年,24岁的他在族人黄爵高等人的资助下,毅然前往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1928 年,他以优异成绩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政府警卫团任见习排长。次年该团扩编为旅,黄永淮升任连长。1930年,黄永淮所部被派往河南参加中原大战。战后所在部队被扩编为国民政府警卫二师,仍回驻南京,成为保卫南京的德式装备劲旅。1932 年所在部队被改编为第八十八师,随即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由于黄永淮在抗战中英勇杀敌,战功卓著,于1933 年提升为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第三营营长,奉命调往四川丰都县驻防。1934 年仍回驻南京,升为第五二四团团副。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战役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军与特种兵部队近三十万人,船舰一百三十余艘,飞机五百余架,战车三百余辆,并宣称一个月内占领上海。中国军队则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淞泸会战,并先后调集中央军及两广、湖南、云、贵、川等地方军队,总兵力记七十余师参战,双方战斗十分惨烈。冯玉祥曾经这样形容这场战役:在上海战场上一百里以外看着半边天都是红的,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的,两师两师的加入前线,有的师上去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坚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融化了。可见此战中国军队伤亡之惨重。

当时黄永淮所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是曾卫戍南京的中央警卫部队,也是淞沪会战中最早与日军交火的中国军队,黄永淮任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中校团副。他当时即赋诗“踏平三岛方雪恨,罢官归耕夙愿成”以铭杀敌之志。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黄永淮迅即率部开赴淞沪前线参加上海保卫战。8月14日下午,指挥全团向日军主力所在的虹口区右翼发动猛烈进攻,在第八十七师两个炮兵团的支持下,连续夺取五卅公墓、粤东中学、日海军操场等据点。在与日军争夺上海法学院据点,进攻驻守浦大纱厂的日军的战斗中,黄永淮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全团官兵斗志昂扬,战绩卓著。

1937年9月初,黄永淮率部转移到宝山、吴淞一带,因地形开阔,部队置于敌密集火力之下,仍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他率领将士以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飞机大炮和地面日军的猖狂进攻。战争前十天是我军主动进攻的优势,日军占被动防守劣势。日军松井石根大将急率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随着大量日军增援部队在杨树浦及长江南岸强行登陆,我军受到威胁,中国军队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守。虽然中国军队拼死作战,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但战至10月下旬,战争已明显对中国军队不利,10月26日,日军突破庙行与陈家行之间守军阵地,攻占了庙行和大场,苏州河北岸的中国军队腹背受敌,有被日军合围的危险。面对危情,蒋介石电谕接任第三战区代司令长官的顾祝同,决定将中国军队主力从苏州河北岸撤离,仅留一支小部队在北岸坚守,以掩护大部队的撤退和引起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和同情。

为了掩护撤退,原计划留八十八师一个师,孙元良师长说,留下来的都要牺牲,我们就少牺牲一点,最多留一个团。蒋介石的这一决定,将当时苏州河北岸最坚固的建筑四行仓库,推向了历史舞台。他的目的很明确,他要第八十八师派出一支孤军坚守四行仓库,既是掩护大部队撤退,还有就是为了争取时间换取友邦同情,因此四行仓库之战不仅具有军事意义,还隐藏着政治价值。

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接到坚守苏州河北岸的指令后,深知这一使命的分量,在日军重围和国际社会眼皮子底下,孤军坚守四行仓库既要打出胆量,又要打出声势,这支军队要抱着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信念,能但此重任的非五二四团这支劲旅和一员强将莫属。当时五二四团正在苏州河北岸闸北八字桥前沿阵地与日军激战,指挥作战的正是时五二四团中校团副黄永淮,淞沪会战中黄永淮一直率部在最前沿,与日军奋战他总是身先士卒,率兵冲锋陷阵。接到守卫四行仓库的命令时,黄永淮正在八字桥前沿阵地巡视。

此时苏州河北岸的中国军队主力已陆续撤退,只有五二四团奉命留守,准备进入四行仓库阻击日军。这时的黄永淮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决心与日寇拼杀到底。他精心挑选了八百壮士准备据守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撤退,已抱定必死信念,准备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狠狠打击猖獗的日军。可10月26日他在八字桥前沿阵地巡查时,一颗日军的子弹击中了他,子弹从他左眼角斜穿射入,弹头未出,血流如注,官兵们将他从前沿阵地抬下来,送入德国人开办的上海宝隆医院紧急抢救。这颗子弹最终虽未将黄永淮置于死地,却阻断了他与四行仓库之间的缘分,最终无缘登上抗战历史上四行仓库这一名垂千秋的历史舞台。

得知黄永淮临战受伤,师长孙元良焦急万分,他于10月26日下午召集团以上军官会议,确定新的四行仓库指挥官,会上第二六二旅中校参谋主任谢晋元临危受命,出任五二四团团副,并接替黄永淮担任四行仓库中国守军指挥官。1937年10月27日,日军向苏州河北岸的孤垒四行仓库发起攻击,下午两时,日军接近仓库,谢晋元一声令下,闻名中外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响了,当时各国使节和军事观察员,都在苏州河南岸的租界隔河观战,谢晋元率五二四团八百壮士与日军孤军血战,在四行仓库上演了悲壮的一幕。

黄永淮虽然因伤没能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光辉的一战,但在淞泸会战中抛洒热血,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却不会让人们忘却的。

八一三淞沪会战负伤后,黄永淮在德国人开办的上海宝隆医院躺了几十天,伤愈出院后,淞沪会战硝烟已尽,当时谢晋元与四行仓库扬名中外,成为中国抗战的传奇,黄永淮的脸上却增添了新伤痕,他带着脸上的枪伤,与四行仓库失之交臂的遗憾离开了前线。后来河南周口警备司令吕公良奉命组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十九师,急需副手,黄永淮遂调任新编二十九师任上校副师长。

在二十九师官兵眼中,黄永淮军人作风十足,是个对国家和长官忠贞不二的典型黄埔军人。在师长吕公良眼中,黄永淮的军人作风和四川人的直率与刚烈,与他一文一武正好互补。黄永淮性格比较刚强,吕公良是一个儒将,他们的配合十分适合,不管是训练部队,还是指挥部队上都相得益彰。在新编第二十九师,官兵们对从黄埔军校毕业,来自中央军,曾参加过两次淞沪抗战的黄永淮都领教了他的严谨作风和严厉治军的厉害。他对部队很严,一切内务的纪律,包括出操训练都不例外格,训练得好不好还经常通过比赛来督促与检查。虽然是由地方武装新组建的部队,但在他全力参与的训练与指挥下,部队的军纪和战斗力都提高得很快。

就在黄永淮严厉治兵,练兵有术,随时准备与日军决战之时,他直率和嫉恶如仇的军人秉性,却给他惹了一次大麻烦。在河南驻防地有一个县长,对待抗日消极怠工,组织抗日不力。黄永淮眼里容不得沙子,怒不可遏,在他看来,不支持抗战就是汉奸,情急之下把那个县长枪毙了。他这一鲁莽的举动,惹恼了时任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刘茂恩。找上门去质问,你一个副师长怎么能够枪毙我一个县长呢?黄永淮宁折不弯,刚毅的回答,他不抗日我就毙了,你看该怎么办你就怎么办我。最终黄永淮为自己这一鲁莽行动付出了代价,刘茂恩以军人干预政事为由告到国民党中央,上边停了黄永淮在二十九师的军职。当时黄永淮有一个同乡,名叫李如苍(四川安岳人。四川陆军讲武堂、陆军大学第7期毕业)在重庆任中央训练团兵役干部训练班主任,受他的邀请,黄永淮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前线,回到大后方重庆,在中央训练团兵役干部训练班任任少将处长。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惨败,海上补给线被盟军切断,为打通从中国东北直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日军孤注一掷调集五十一万军队,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当时新编第二十九师奉命驻守许昌,豫中战役一触即发,此时黄永淮尚在大后方重庆的中央训练团,闻知日军进犯前线危机急,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焦急万分。

一天,蒋介石到中央训练团视察遇到了黄永淮,让黄永淮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居然还记得他,早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之前,黄永淮所在的八十八师是中央警卫第二师,主要负责保护国民政府。黄永淮也因此常常能见到蒋介石,而黄永淮本人则于192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对于老校长蒋介石也是极为敬仰。蒋介石的这一次视察,也即将改写黄永淮的人生。

蒋介石见到他,问道,你怎么还在这里,没在前线啊。黄永淮说,校长,我很想到前线去,可是老师没有派我去,校长你派我去,我一定到前线去打仗。这次意外见面,使黄永淮得以官复原职重回新编第二十九师,也给了他以死报国的机会。许昌之战前夕黄永淮从大后方重庆回到河南前线,此时的许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1944年4月,侵华日军第二十七、三十七、六十二、六十五、六十九、一一0等六个常规陆军师团和战车第三师团、第五航空军等计十六万兵力,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又称“豫中会战”)。

1944年4月,日军攻陷郑州等地后,调集数个师团七万重兵将许昌团团围住,守卫许昌的新编第二十九师四千余中国官兵,在师长吕公良和副师长黄永淮的率领下,毫不畏惧,严阵以待,誓与许昌共存亡。

4月28日,日军炮声响起,新编第二十九师奋起反击,许昌保卫战爆发。许昌之战打响后,黄永淮虽为副师长,却同淞沪抗战时一样,始终于枪林弹雨中在一线指挥督战。同师长一起经常到前线,哪里有敌人他就到哪里去。

4月30日早晨6时,日军第三十七师团长长野佑一郎中将综合各方面情报,断定中国军队要固守许昌城,便立即命令部队向许昌发起进攻,悲壮的许昌抗日保卫战由此打响。

最先与日军交火的是城北俎庄阵地,俎庄是新二十九师的前哨阵地,由第八十五团二营五连防守。该部在连长欧阳步的指挥下;利用残破的寨垣、新修的工事和寨外埋设的地雷群,居高临下沉着应战,打退日军数次进攻。由于屡攻不下,日军便使用了毒气配合作战。战至中午,该部完成支撑任务后,奉命撤回城内的主阵地。俎庄战斗,日军遗尸二十多具,而中国军队却无一牺牲。俎庄战斗不久,五郎庙、思故台、塔湾三个外围阵地也陆续与日军交火,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突破了中国军队在城西五郎庙的前哨阵地,守军且战且退。经过逐村逐阵地的阻击,战至9时30分,双方在英美烟公司旧址展开激烈的手榴弹战,一时间战斗形成胶着状态,遏制了日军的进攻。另一股日军猛攻美国教会医院,在拼杀中,第八十七团九连连长孙同治左臂中弹,仍坚持战斗,后壮烈牺牲。日军攻占教会医院后即猛攻西关,三营营长宋发魁率部同日军反复冲杀,才稳住了阵地。思故台是一块丘陵地,是中国军队在南关的一个重要据点,台上构筑了坚固的堡垒,周围挖有壕沟,沟外埋有梯次地雷群,轻重武器形成交叉火力网。在此守卫的一连官兵凭借工事,居高临下,沉重应战,给来犯日军以迎头痛击。

由于思故台守军的顽强抵抗,日军将山炮一中队推到离我思守军阵地前600米的地方,对守军工事进行了直接瞄准射击。一时间炮声震天,烟尘弥漫,南关阵地守军作伤亡惨重,但他们依然寸土不让,战至下午才奉命后撤。

城外的战斗使日军感到,许昌不是一举就可以荡平的,新编二十九师也不是一触即溃的。鉴于此,日军集中重兵进攻许昌城西南部,企图从我军防守薄弱的西关、南关打开缺口。长野师团长还将第三十七师团司令部由白兔寺移到城西郊贺庄村,通过军部参谋折田大佐将第五航空军第二飞行团第四十四战队的12架轰炸机编队投入战斗,并调调遣战车第三师团栗栖支队协助攻城。

4月30日下午,日军集中兵力进攻西门、南门,黄永淮与吕公良师长亲自坐镇南门指挥战斗,守军在南门连续挫败日军六次冲锋,双方伤亡惨重。17时,日军飞机对西门、南门进行低空轰炸,同时,炮兵也集中火力猛攻守军坚守的的房屋和西南角城墙,但守军官兵依然英勇还击,寸土不让。日军小队长小川长利中尉组织27人的赤身决死队利用硝烟为掩护,乘机游过约六十余米宽的护城河,抢占河边的三间房屋龟缩于内,并称他们踏上了攻占许昌的第一步。18时30分有数辆坦克驶过护城河,步兵在19时才冲进西门。守军第八十七团二营营长手提大铡刀,率领官兵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二营孤军奋战,毙敌甚众,但日军后续部队不断到达,致使全营官兵伤亡殆尽,西门遂被攻破。

日军在攻击西门的同时,又调来坦克部队猛攻南门。傍晚,日军的坦克轰开了南城门,随即冲入城内对周围目标猛烈炮击。南门守军在乔冠英营长的率领下,与跟随坦克进城的日军一个中队展开激烈的白刃战。乔营长手提锄刀,连续砍死日军多名。此时,日军后续部队蜂拥进城,我军渐感不支,节节后撤。黄永淮急忙前往督战。

黄永淮的侄子黄正道时年22岁,是新编二十九师中最年轻的连长。侄子就是他军中唯一的亲人,战前吕公良师长有意要把他调到师部,这样相对比较安全一些。可黄永淮不同意,说他一定要在第一线去作战,这样才能够经受磨炼,才能够对人有长进。黄正道因在战斗中负伤,此时正从南门撤退到天平街,恰好碰上了赶往南门督战的叔父黄永准。黄永淮立即拔出手枪厉声喝令道:“坚决顶住,后退者枪毙”。他还专门对侄子说:“正道,你应该在战场上拼杀,绝不可做有辱祖先的逃兵。”黄正道看着威严的叔父说了声:“叔叔,再见,我走了。”大喊一声:“有种的兄弟跟我来!”率领士兵再次返回南门,同日军展开了拼杀,一连击毙几名日军后,自己也倒在血泊中,再也没有站起来,那声“再见”成了他留给叔父的最后遗言。战斗中,营长胡光耀、何景明,连长黄正道、胡仁杰等先后牺牲。

经过一天的战斗,新编第二十九师官兵伤亡之惨重。晚上10时,吕公良与黄永淮在报请上级批准同意后,宣布部队分头突围,指定集合地点为郾城黑龙潭。

突围前,黄永淮和吕公良为了保持守城官兵的名节,含泪焚烧了师旗。黄永淮还对官兵们说,委座训示我们为国尽忠,不成功便成仁,弟兄们很快就要突围了,若突围成功,要继续同日军战斗下去,为战死者报仇,为中华民族雪耻;若不幸牺牲,弟兄们光荣,新编二十九师也光荣;若战场上万一被俘,要保持名节,做一个宁死不屈的中国军人。

突围中,部队陷入了日军第二十七师团的阻击与包围,双方当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喊杀声、枪炮声,如山崩地裂,震撼着周围十几里的乡村。团长杨尚武跑前断后,振臂指挥,行至大坑李附近重伤倒地,血流不止,李树森营长看到杨团长负伤,急忙前去挽扶,杨团长却说:“不要管我,赶快突围。”说完便昏了过去,由于无法医治,不久杨团长以身殉国,年仅38岁。部队行至李庄附近,李培芹团长也中弹牺牲。

激烈的战斗中,吕公良师长、黄永淮副师长也都负了伤,但他们继续指挥部队,越过小洪河、彩女、向邓庄方向突围。这时天已大亮,日军出动大批步兵、骑兵、炮兵及洋车队包围部队。行至烟墩郭时,黄永淮下肢被敌子弹击中,但仍率部突围,终因寡不敌众,未能冲出敌军的包围圈,他不幸被俘。敌人将黄永淮押到于庄,他看到日军正在用惨无人道的办法杀害中国军队战俘,十分恼怒,乘日军不备,猛地夺过一支枪,击毙了一个鬼子,自己也饮弹自尽,舍身成仁,时年42 岁。

吕公良受重伤后压在死尸下,后被村民发现,悄悄找人将他抬回村隐藏起来。但由于伤势过重,缺医少药,第二天便停止了呼吸,年仅41岁。

许昌之战,第二十九师官兵在师长吕公良,和副师长黄永淮的率领下,以四千守军抗击八万日军,虽奋力死战,终全师覆灭,从吕公良至黄永淮所有指挥将领全部战死,战斗的惨烈可想而知。

黄永淮牺牲以后,被于庄村民埋在于庄袁家祖坟旁边,并立了一块木板,上书"黄永淮之墓"。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黄永淮亲属将忠骨运回家乡重新安葬,安岳县数千人到龙台夹道迎接英雄骸骨。安岳县政府发出讣告,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举行七天的悼唁仪式。

1986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黄永淮为抗日烈士。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单,300名英烈中,有12名四川人,黄永淮的名字赫然在列。

“踏平三岛方雪恨,罢官归耕夙愿成”, 70多年过去了,黄永淮将军铿锵慷慨的诗句,犹在耳畔回响,如今日军早已投降,仇恨已雪,将军虽未归耕,但魂归故里,乡亲膜拜,国人崇敬,也可算是夙愿已成吧。

安息吧,舍身成仁的抗战烈士——黄永淮将军!

铭记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黄永淮将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