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得了和平实则断了民族之魂

2020-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爱读书的陕北大叔

有许多人说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对宋朝是非常有利的,用少量的钱财换取到了百年的和平,造就了文化与经济鼎盛的朝代,如果用以前的观点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大叔看来这恰恰断了一个民族之魂,是得不偿失的。

“澶渊之盟”是有完全有优势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完全可以说这个盟约是耻辱盟约,它换来和平与安定,却断了一个民族尚武精神与灵魂。

就好比一个人,面对对手你必须拿起武器来捍卫尊严和利益,即使不能打赢对手也不能放下武器,也应该玩命一博,至少要让对手知道恐惧。如果主动放下武器,便彻底输了,别人会彻底将你踩在脚下,把你玩弄于鼓掌,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这场战争前期,应该辽宋互有胜负,并非是辽军占有绝对的优势,亦或是宋军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辽军之所以一能够路南下直逼京城,是因为宋军没有一个统一的部署和调动,有很多将领都在等待皇帝命令行事,没有立即阻击敌人南下。

决定战争成败的在于朝廷,而朝廷里有很多都主张求和和南下跑路,且宋真宗畏惧萧太后这个狠辣女人,也有心思要跑路,因此战争前期辽军是占有优势。

后期战争胜利的天平倾向宋军一方,其一因为宋军弄死了辽军先锋主将萧达兰,致使辽军士气受挫。其二是在寇准竭力的要求下,宋真宗开始北上亲征,到澶州鼓励士气,宋军锐气大增。其三萧太后这个女狠人老了,战争一开始就有谈和的心态,有见好就收的心思。其四大军深入粮草一直是个问题,时间久了粮草难以接济。

因此辽宋两军在澶州开始商量和谈,虽然寇准不想和谈,奈何有谗言说寇准有拥兵自重的嫌疑,为了止住谗言,寇准也只能同意何谈。

这场战争宋军是绝对有赢得的机会,辽军这时候已经军心涣散忙于北撤,宋军这时候士气高涨只需要尾随攻击,或者提前在撤退的路上打伏击,怎么会失败呢?

澶渊之盟签订前夕,萧太后就让宋真宗下令不准尾随攻击,害怕军队遭受巨大损失,宋真宗同意了,命令将领们要按兵不动,辽军最后安全北撤。

签订盟约与和谈的时候本身就是攻击对手的最佳时机,这时候对手会放下防备,这时候出其不意的攻击,一定可以大败对手,何况是士气受挫军队呢?

有人可能说了,这样有些不诚信和不道德了,强者从来不相信道德与诚信,强者从来都是言而无信的,诚信和道德对强者而言只是手段,它不具有任何约束力。不择手段的战胜一切对手,这就是强者信奉真理。

澶渊之盟签订以后,宋朝开始放弃武备计划,文官开始全面掌握朝政,武将开始遭到了边缘化。后来宋朝国土面积越来越小,不仅没有实现中华一统,而且连失地都难以收复,直到被灭都偏安一隅,这都是澶渊之盟造成的结果。

澶渊之盟虽然为宋朝带来和平繁荣,但却一个民族失去血性与灵魂,这样的和平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说澶渊之盟是一个耻辱盟约。古语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做人要像老虎一样,睡觉都睁着眼睛,准备随时出击,国家亦如是。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