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小记(二)
这次回来,看看家乡的油菜花海是其一,另一个原因是想好好地陪陪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大姐。
大姐七十八岁高龄。年轻时做过小学语文老师、县图书馆管理员,退休后,和20岁左右的大孙子一起生活了多年。
2021年暑假,我还曾邀请大姐带着二姐、三姐北上避暑,住了有十几天,我还曾陪着她们在北戴河呆了几天,当时,一切正常,大姐只是偶尔有点糊涂,大家都以为是年龄大了的缘故,没有太在意。
2021年年底,就听说大姐竟有两次找不到家门,一次站在小区中央广场给大外甥女敏打电话,说不知道怎么上楼,另一次是在另一栋楼的别人家门口怎么都开不了门,正巧碰上人家出门,才知道找错了楼。那时候的大姐知道自己有点糊涂了,但绝不承认自己病了。孩子们要带她去看医生,她抗拒;孩子们给她写好字条,塞在口袋里,她也会自己把它撕了扔了。
2022年春天,还记得我有一次给她打电话,说起她远在东北的小儿子,她还能清醒地描述他的状况,并吐槽儿子。到了2022年的冬天,大姐的状态越来越不对,开始不知道接电话了,平时特别整洁的大姐,会把睡衣套在棉袄上就出门。
这时候,她大女儿敏把她接到家里住。结果有一天,敏下班回来,发现母亲坐在飘窗的窗台上,还抱怨自己怎么都出不去。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女婿竟丝毫没有察觉。
这之后,大姐慢慢地不认识人了,会牵着大孙子的手要去找孙子,指着去世了的大姐夫的照片说,“这个老板好久不见了”,对几个女儿也是只知道名字,会对着敏说,“敏怎么还不来”……状况越来越严重。大姐的二女儿红只能辞去工作,专职陪侍左右。
我这次回来,大姐迎到门口,看着我说:“好久没见你了,刚刚回来吧?”红指着我问:“你认识她吗?她是谁呀?”大姐讪笑着道:“是谁?我也想不起来,反正是这个家里的。”然后就拉着我的手到沙发上坐下,开始不停地说话,吐字清楚,但毫无章法,没人能听懂。
红介绍说,大姐经常这样说着大家听不懂的故事,还能拿着杂志念字,断句正确,甚至还有抑扬顿挫;电视里放些红歌,她也能跟着唱,不会唱的就念字。
大姐除了不认识人,其他倒是基本正常,知道吃饭、上厕所,饭量还不小,而且,吃过饭就会问“现在去哪里玩?”唯一比较折磨人的是,晚上经常爬起来,然后就在客厅房间到处蹓跶,要开门出去。红说,晚上最磨人,她一起来,就得跟着她,门、窗都得单独加锁,把钥匙藏起来。
我建议白天多带她出去玩,到处走走,累了,晚上自然就能睡得沉点。我回来的这些天,基本每天都和红一起带着她出去。红说,正好陪着我一起看看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
第一天,我们绕着梦湖走走停停,看看花草。大姐最好那些缀满树枝的红红的大朵大朵的山茶花,有树下掉落的花,她会悄悄地捡拾起来,揣进口袋。第二天,第三天,……我们带她坐公交去了稍远的汤显祖纪念馆,然后是博物馆、湿地公园,等等。看见有毛主席的画像或塑像,问她,她说:“毛主席呀,还能不认识。”再问:“毛主席还活着吗?”她会肯定地说:“活着,活得好好的。”大姐尤其喜欢小孩子,在外面见到小孩子,也总要凑过去,前面几句问候的话很正常,诸如“这个小朋友长得真好”“好棒呀”,再多说就乱了,得赶紧强行把她带走,否则就得和孩子的家长解释一下。乍一看起来,表面上,大姐温和而有礼,跟她剥好桔子,她会客气一句“你受累了”;在外面挽着她散步,她会拍拍你的手,说句“你真好”……
白天活动累了的大姐,晚上果然起床的次数少了。但,又有了另一个问题,一旦哪天不能出门去玩,大姐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摔碗,不吃饭。那天,去侄子家吃饭,侄子开车来接,直接去的饭店,结果,坐在饭桌上,大姐一直垮着一张脸,叫她吃饭,她用手把碗扒拉掉,大声抗议道:“吃什么饭,出去玩。”十足一个稚嫩的小孩。
果然,人老了,真的就回到了孩童时代,儿女亲人必须得哄着陪着。即便如此,大家也是希望这样的日子能长些、再长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9169483/98c10b248147a5c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