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
接受自己,似乎要用一辈子似的。似乎要耗竭全部精力似的。似乎要每天在镜子前自我催眠自我激励,有意识地提醒自己“Fake it until you become it”似的。而在美利坚这片土地,在Johns Hopkins 这各校园里,没人以自己为耻,无论多么有情怀多么心怀天下的人都先爱着自己,也只能先爱自己。无论多么肥硕的躯体,多么黝黑的肤色,多么”卑微“的职业,多么糟糕的GPA,都对自己的存在想当然着,对自己的价值毫不质疑着,对自我身份无限认同着…… 这自信也并不不傲慢,在彼此擦肩而过时总会毫不吝啬一个淡淡却真挚的微笑,即使心境糟糕,也会挤出一个看似真诚的笑容。
其实,对自己也不是不爱,时常在镜子前看着自己那张素净白皙的颜,还有点喜欢呢,偶尔还盯着出神,尽管知道自己永远看不到自己的真颜,只能看到一张镜像对称的脸。不属于美女,更没有绝代,但基于自己家庭这点底子,知道25年前在精子卵子自由组合的瞬间,运气女神对自己已然相当眷恋。集白皙的肤色与符合大众审美的脸型优势于一身,加上后天正畸等人工辅助手段与化妆的点缀,使得这张脸还说地过去。前程么,尚存在不确定性但具备无限可能,无论哪条路都通往光明,即将有份数据处理工作,不低的收入,不大的压力,可以延伸为十年的稳定职位,也可以作为PHD与Residence的跳板。在本专业学术声誉世界第一的大学,可以继续参加至少两年的seminar,上两年的课,在各个reserch center与课题组上蹿下跳,在各个poster 与conference session勾搭世界各地researchers,一边享受当下一边思考未来.......这一切使我没太多理由妄自菲薄或怨天尤人。
可是,无论他人看来怎样令其妒羡的人生,欺骗不了内心的真实感觉—— 内心一直有空洞,有不甘,有不满,有沮丧,有愤怒,有火焰,有野心,有嫉妒,有现在的生活满足不了的饥渴,有现在成就满足不了的欲望。
我恨自己这两年没有选一个有前景的课题,没有把自己的脑汁绞尽把自己的耐心榨干去把一个领域的研究论文通读一遍,没有在靠谱导师的指引下思考一个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尽管有那么多证书那么多toolbox那么多课程那么多技能那么多network,总认为自己瞎晃了两年,徒有一个世界一流学校的master文凭,研究的大门都没有进入,怎么样做真正的研究都毫不知晓,与一流的研究差的不止十万八千步,以至于自己现在不死不活无法说服自己的论文将两周后的会议海报展出置于一个尴尬的窘境。这撒旦一样的怒火在一个发表高分文章的同学的对比下,如邂逅汽油,有时还要波及对自己几乎无所帮助的导师。所有那些平和,感恩,知足,在那些得失淡然的基督徒朋友熏陶下的美好品质消失地无影无踪。最要命的是,这孤魂野鬼的撒旦一样消极的感受,无人可倾诉。父母?哼。朋友?谁愿意在已经疲惫不堪的生活罅隙倾听这些负能量。我那貌似朋友遍天下的社交网到头来只剩下客套的 "congrats, you've graduated!" "I'm sorry, it will be fine" .......鲜少有人能分享生活中的不如意,更少有人能头脑清晰地分析到点子上一同探寻解决方法。扫帚星,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而那些八面玲珑四通八达才高位重负责多个项目掌控多项权利之大人物,才是人人想要拉拢与社交的对象。至少,是小肚鸡肠的我认识的人性的本质。
学术不太得意,可在生活与情感上也没成为他人羡慕的对象。五月份春意盎然的季节,朋友们纷纷恋爱,求婚,结婚。Soim要嫁人了,Genki 要新婚了,XT 与男朋友一起去了Boston,告别了Baltimore这个令人爱恨交加的城市;Wu 向颜值颇高的女朋友求了婚,那个曾经是我们TA的看似憨憨傻傻的生统PHD孩子都有了六个月,而CM 阿姨那贫贱夫妻那白手起家从清贫到富裕从零到有从打鱼晒网到豪宅豪车的夫妻双方共同奋斗的故事,更是让人唏嘘。我曾经对那些家庭主妇一项嗤之以鼻,我对二十五所左右过早地婚姻也没有任何羡慕,我对父母令人耳畔膜茧的“找男朋友比事业重要”的念叨也从来都是两耳不入头脑不侵。我坚信独立自强的重要性,我明白如何过一种我喜欢的小生活,这种生活里不需要男人。我每天津津有味地看着《三十岁前别结婚》类似的书籍与影视作品,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人际交往而不仅仅是异性交往,我深知恋爱与婚姻未必使人幸福,那些社交媒体编织的幻象,真真假假交织在这充满不确定与戏剧性的生活。然而然而,在这春天的节日大自然与身边的圈子传递出一浪浪的信息,我终于还是悄无声息地妥协了—— 我会做这那些两手交织在一起心里一阵荡漾的梦,我会在coffee meet bagel这样的社交软件上每天例行的pass,connnect.......我会刻意地为君梳洗,我会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为了职业发展,也为个人关系。我会渴望爱,甚至仅仅是一种与爱接近的陪伴。然而,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人拥有怎样的国籍,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出身,怎样的职业,怎样的经历,怎样的思想。或者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父母期待的“正常”的婚姻关系。也许不是没有人爱,只是不太会爱别人。有着野性又有着羞赧,有着期待又有着恐惧。遇不到完美的Mr. Right,宁愿过自己太过熟悉的一个人照顾自己的独立的生活。一个充盈的灵魂不懂得寂寞。可如果有另一个充盈的灵魂的分享与陪伴,世界该多美好呀。
甚至,灵魂都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充盈。两年来,不太写东西了,甚至都不能坚持写日记了。知乎上没有好好回答过一两个问题,每日涂涂画画中英文夹杂这一些不能再缩略的关键词,似乎所有其他的构成一个句子的宾语助词都成了累赘。没有太多的产出,没有让我灵魂充盈的圈子与分享的故事。我对生活经历的感悟被压在了心底,变不出美好的文字。似乎属于表达的泉干涸了。
然而它还在那里。那些两年来的学术训练,客观地表达,无感情的文字,没有取代它,甚至都没有抑制它。那个泉只是暂时地停止喷涌了,然而细流涓涓,它还在。一个人精神生活的满足,总归是要回归这口泉的吧。也能解释为什么吴军放弃了google的高薪职位去写针对年轻人的书。为什么冯唐对咨询公司的喜欢与医药公司CEO的头衔的认同远远比不上对作家这个职业的热爱。
是的,也许,这两年,我没有paper,没有爱,没有喷涌的思路,创造与点子。但那泉还在,这两年的积累,这薄发前的后积,这通向未来的最终要被连缀起来的点,这令我成长的生活经历,是不可否认不可推翻不可忽视的。我不需要paper,不需要如胶似漆的他人的爱。 我要的只是自我我那,多些耐心,宽容,鼓励,对自己别那么Mean,对自我发自内心的不假思索的认同与再多外界打击也停止不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