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个卖盒子的命

2019-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徽章_007

今天被华为的一篇长文《议华为云:又爱又恨》刷屏朋友圈。

这篇引用心声社区华为员工对于华为云这几年业务发展出现的问题等等的吐槽,并引发公司高层对现有业务的重视。

源于华为,并且现在作为友商,从管理、市场、产品、研发等等方面,我所在的公司在很多方面还都在延续着华为的基因,而华为已经在慢慢转型。

昨天与同事谈到产品线现有的产品、业务等层面的问题,也都在感叹,时过境迁,现在的用户几年前就已经不再和你谈硬件如何如何了,全部都在说业务。

用户每天听着我司(业内称为:某三)、华为、阿里云等等关于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专有云、行业云林林总总的方案、产品、架构,无论做与不做、上云与否,用户听都听会了。

而真正到了业务层面、生态层面,我们这些从CT转型到了现在做IT层面的厂商,面对阿里、腾讯、AWS从互联网跨界B端的云,劣势就很明显的突出出来了。

我司与华为进入云业务的发展时间前后脚,发展到今天,在云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业务形态的发展、生态的建设等等方面已经甩我们几条街了。

作为在一线和华为来来回回多年的老鸟,并结合两家公司的渊源,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报价降商务先挑软的、再降硬的。

如文中所说:

我们自己还有华为品牌的硬件,基本上该场景的云平台软件就是用来牵引硬件销售的,根本不是从软件角度去进行各种商业设计。举个例子,连我们自己的SDN Agile Controller跟云平台之间的配合的特性都会有很多问题,云自己还做了自己的纯软SDN,两种SDN对客户面的特性能力也没有拉齐。两种做产品长远规划的目标都不一致,一个是为了卖网络设备,一个是作为一个内部的云网络功能就行了。本质上,这种形态的商业模式还是卖软件套件license,通过云软件带动硬件比如服务器的销售。这种场景往往是牺牲软件,成就了盒子。

想起了当年在办事处时,很多用户经常说的一句话“花了几百万,领导来检查,看到堆了一机房的设备,觉得这钱花的值。可放到软件上,花那么多钱,领导一看就一张光盘,觉得这钱花的冤枉”。

这种言论对于众多的中国人非常普遍,放到个人身上,花了大几千上万元的PC,可是里面装的几乎都是破解版的软件。

今天再看Q1的我所负责的产品销售数据,软件只占整体销售额的15%不到,其余全是硬件,而作为一个应用类的产品,软件是何其重要。

目前所面临的局面,在整个产品线其他的软件类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软件带动硬件的销售,最后牺牲的却是软件的商务。

这样的商业形态,最终面临的确是“一锤子买卖”,很难做到规模化的持续经营

作为从传统CT厂商转型的IT厂商销售人员,从公司对于整体业务发展的政策导向、产品理念的灌输到国家、行业发布相关政策的理解等等方面,犯着同样的毛病,卖盒子的生意模式短平快、简单,能够快速完成销售额。

当然,对于这类厂商,存在硬件同质化、商务竞争压力大问题,而绝大部分销售支出,员工薪酬、公司平台支出、研发投入、宣策等等费用的支出,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来自于盒子的销售。

但是,这并不是作为牺牲软件商务的理由,也不是作为牺牲整体方案真正价值的借口。

要想真正发挥产品、方案的价值,做出需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软、硬件都必不可缺,丢掉卖盒子简单粗暴的想法,而通过降低硬件配置、软件商务的方法,对于用户、厂家都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要想做出真正的云软件,摆脱卖盒子的想法,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要从转变产品研发的流程、对市场政策支撑与考核机制、现有的生态发展、管理人员思维等多方面。

现有的管理体系、研发体系、产品开发、宣传等等非多年前CT厂商的做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的试错是否可以得到允许,这就需要有智慧的公司管理层去做了。对于我等平民百姓只能想想了。

船大并非不可掉头,何况这船也不大。

摆脱卖盒子的命吧!

//也是看了今天的这篇文章,对于两家公司的渊源及有太多的共同点,想到哪写到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