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整天迷茫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那么你需要这个。
文/瑾初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7182029/6210a0450de39bce.jpg)
刚上大一的时候,每天都过的十分的混乱,做事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从小上学就习惯了被管束,这牢笼一朝打破,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幸运的是,我的室友都是勤奋好学的好孩子,第一学年结束后,看着她们高高的名次,再看我淹没的找不见的位置,简直羞愧不已。幡然醒悟,在她们的影响下开始努力起来。
可是早就习惯了老师赶一步走一步的我,有些茫然,不知道要做什么。这时我想起小时候过寒暑假时总会给自己定一个清单,每天到了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于是我用起的以前的方法,规定了自己读书的时间,健身的时间,做设计的时间等。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表格内容也不定期的会做出一些调整。
于是,靠着这份清单,我的成绩从后面慢慢排到了前3,拿到了一等奖学金,还和小伙伴一起拿到了设计方面的国际大奖。我也从一个别人口中的“微胖”变成了“不胖”。终于明白了瘦下来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可惜工作后又开始变胖了哈哈哈)。
毕业那段时间,我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虽然也有遗憾,但总体来说,每一年,每一天我都是过的充实,安心的。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182029-e50206790d59a8e8.jpg)
在开始进入工作状态的这半年,我认识到利用下班后这段时间的重要性。仍然使用列清单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生活。坚定的向着自己心中的光前进。对我而言,列清单对我来说是一个梳理思路整理时间的过程,这样的清单生活使我每天的生活都不虚度,也使我渐渐爱上了这种打卡的生活。
做了很久的清单,也学习过很多名人的方法。所以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几个列清单的方法:
(1)成为你理想中的那个人
这就是张萌的七个人物法,这是张萌老师用来确定需要修炼哪些硬本领的方法。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
首先,确定一个你心中的榜样,就是你特别想成为的那个人。
然后同样的方法再列出6个人。注意的是,在这7个人中,不要把每一个人都选择的遥不可及,那只会让你望而却步。要把这7个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高在上的,能够作为终极目标的人;第二类是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追赶上的中层人物;第三类则是一两个特别好追赶上的人物,比如你身边优秀的同事,你的领导之类的人物。
找出这些人以后,给他们每个人列出你认为的对他们最重要的三个特质。七个人,会有二十一项特质。但其实,你会发现这些优秀的人所具有的特质有很多是相同的。比如说,他们的自制力都很好,都会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规划。他们的表达能力都很强,可以很好的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有精致的外表,让自己看起来光鲜亮丽。
现在将这几项特质做一个排序,按照重复的多到少。然后再根据你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因为也许那个最前位置的能力与你现在的工作情况相关不多,可以酌情调整。
这样在你的本子上列出七个人物的清单,你要走的方向就会变得清晰而了然。
(2)要做的太多,不知道从哪件事情做起
我们身边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想做的不想做的。或者想做的太多不知道要先做哪一件,我自己就是这样,我的愿望清单现在依然是长长一串。这中情况推荐你使用四象限法则来选择
四象限法则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将事件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等级进行划分: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182029-1d39360f0d9d48e6.jpg)
第一象限:既紧急又重要。要立即去做。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要有计划的去做。分解任务,逐步执行。
第三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就像我们日常的刷微博,聊天一类的。这一象限的事情是尽量不做,偶尔可以当作适当的休息。
第四象限:不重要但紧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事情上,可以适当的交给别人去完成
将你乱如一团麻的事情按照这个方法去整理归纳,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去做哪件事情了。
(3)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好像做什么时间都不够。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一书中提到,想要整理好这些时间,首先要掌握好一天中的每件事,不断的熟悉它们,当你对一天中的每件事做到心中有数时,效率和掌控感就来了。
你需要列出一张日常事务表: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182029-5888ac2140f2cf17.png)
列出那些你每天都做的事情,每周会做两三次的事情,还可以列一些你希望做到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你每天相对固定会做的一些事。
这种行为,就是将你一天的行为视觉化。减轻你大脑的压力,做事的时候不必从大脑提取而是从清单中抽取。处理好日常,才有可能处理更多的事情。
(4)钱总是花光了?
现在很多人都具备理财的意识,但是太多理财都是基数比较大的例子。像我这种刚开始工作的小穷就只能先节流,同时努力开源。
这种时候记账往往是最好的办法。
记账和不记账有怎样不同的结果呢?每个人的经济状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从身边来举例子。
我的同事N,比我早工作了一年,月薪比我高出一倍。他现在的经济状况是,花呗负1K。
他就是不记账的一个人,每天花钱没数,到了月底突然发钱没钱了,就总会动用花呗。
我是今年工作就开始记账的,原因是我的工资实在不多,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活不过这个月了哈哈。现在我的经济情况怎样呢?报了一个学费几千块的专业技能寒假班,手上还有足够我生活2个月的余额。
我是用倒数的方法记账的,将工资扣除房租,存款等固定金额。剩下的钱(已经包括一应急用,比如生病,添置东西等的钱)除以当月的天数,这样我每天花费的额度就有了上限,我就每天记录我的花销有没有超支,进行相应的打卡,这样我就对自己的资金状况有了一个整体把控。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182029-62b9f60ff7390017.jpg)
上图是我的12月账单,因为工资调整的原因,是从6号开始记录的。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182029-deb1a4c1cfffae1b.jpg)
上面就是我整理的一些实用的各种清单。
我觉得最快乐的时候不是我在偷懒刷手机,而是看到我的清单一一的被我完成之后的那种轻松。这远不是偷懒时的那种负罪感所能比的。
该办的事情总是得办,该完成的早晚都得完成。
就用清单梳理你的迷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