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说话,你会被打的我跟你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从呱呱坠地到如今的独立自理,张嘴说过的话不知凡几。
说话嘛,谁不会啊。上下两片嘴唇轻轻那么一碰,舌头微微那么一卷,字音就能飘进旁人的耳朵里。
但是,“说话”和“会说话”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举个例子:
年底了,银行办业务的人特别多。许多在外打拼的异乡人准备把一年的辛苦钱存进银行,避免远途返乡过程中的风险。
阿玲是二号柜台的柜员,她对面坐了个一脸局促的大叔。冻得通红的手上拿了一叠纸币,用红色的玻璃绳捆得整整齐齐,连一两块的散纸都把毛边搓得平平整整。
男子眉头皱成了疙瘩,他遗忘了银行密码,身份证却被同乡拿去买火车票了,没法办业务。
“我说的话,你听明白了吗?”阿玲耐心地跟他说明了修改密码需要的流程,让他带好证件,下次再来办理。
不想这位刚刚还小心翼翼的中年男子,忽然就涨红了脸,随后一脸气不过地隔着窗朝她吼道:“我是没文化怎么了?话还是能听懂的。小姑娘,你们银行是服务业吧,咋说个话那么高贵不耐烦呢?”
说完他猛地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满脸羞愤地说要投诉阿玲,一时间引得众人侧目。最后值班经理出来调停,这事才算了结。
阿玲一脸懵逼,内心满是黑人问号。自己到底做错了啥?
……
阿玲的错误,就在于她说话的无意识。
“我的话你听明白了吗?”
在阿玲看来,这是业务流程,在交代所需手续和文件后,向客户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信息。
而在中年男子看来,确是一种侮辱和不耐烦:我说得那么清楚了,你怎么还没听懂?烦不烦?我可不想再解释一遍了。
一个人说话时候,如何组织语意和语气,都会造成不同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互联网上,很多人都在兜售着所谓的“说话技巧”。
知乎上关于说话技巧的话题关注
百度搜索“说话技巧”相关结果数量
其实会说话和不会说话,办起事来真的天差地别。
一张嘴,舌战群儒,口灿莲花,再难的事儿都有可能办下来;一开口,逻辑混乱居高临下,连出门买棵葱都可能被阿姨短斤缺两忽悠。
有朋友在知名的房地产中介工作,同事们手头上负责的盘子覆盖广州CBD最繁华的地段。
有一天,有个拖着蛇皮袋进来的人,拿着没有WIFI就无法上网的小米Pad,跟中介们吹嘘起自己的事业版图,最后一问,才知道是做沙县小吃的,目前在天河城租赁了一间小门店。
接待的中介顿时索然无味,却不显山露水,殷勤体贴地道:“先生,随着您事业版图的扩大,对门店的需求肯定更为严格,但是不用担心,我们这儿能给您提供所有理想的铺面。”
两人友好会谈72分钟后亲切告别,该中介出门前还细心地问老板是否驾驶了爱车来访,最终为老板指明地铁口直走往右,堪称接话届一绝,收到了该老板的连连赞美。
这就是人才啊。
其实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就能看出来,一个人说话,要让人觉得顺耳,觉得你说的在理,关键还是要“换位思考”。
在话说出口前,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哪种方式比较适合对方。思考对方想要什么;思考对方能接受什么表达方式;思考他的文化水平,使用哪些词汇他能听懂。能够用换位思维去说话、做事,是高手与普通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分水岭。
除了换位思考,承担起承转合作用的的关联词,对语意语气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不要“但是”,要“而且”#
“但是”其实是否定了前面所说的话,而“而且”就可能没有那么尖锐只是转换角度。举个例子,你的上司说“这个方案不错,但是……”,如果换成“这个方案不错,而且能稍微改动的话,也许会更好”,很明显,这两种说话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不要“老实说”,要“我觉得”#
职场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会议。开会就是讨论问题或者听取报告的。如果有同事说:“老实说,我觉得……”在别人看来,你好像在特别强调你的诚意。诚意是有的,为什么再多加强调呢?重复的话,会让人觉得烦。所以最好用“我觉得,我们应该……”,这句话相对较好。
#不要“仅仅”,要“就是”#
熟悉自己的工作后,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对上司提建议的时候,你说“这仅仅是我的一个建议”,这话听起来就很别扭。因为这句话,可能让你自己的想法、功劳会贬值。
或许本来是很利于合作和团体意识的一个主意,反而让同事们只感觉到你的自信心不够。当有建议要提时,可以说“这就是我的建议”。这句话听起来有价值多了。
《笑傲江湖》里,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时说:招是死的,人是活的。其实听再多的道理,你还是说不好话。关键还是实战。
如果你暂时还不知道如何语义清晰又得体地发言,那就先听听其他聪明人怎么说,暗中学习一下,毕竟,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
------ END ------
编辑 | 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