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五章 重罚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五章 重罚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明君首务就是一个字“揆”,意思是按事物的道理与发展规律管理天下事务,在韩非子看来,就是依法治国,制定全国统一的法规用来规范与衡量人的行为。
明确了法治的社会价值,韩非子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重刑不仅仅只是惩罚一个大盗和一个小偷,而是“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意思是重罚一个不法之人的罪行而能禁止社会中的奸邪之为。起到杀鸡儆猴、以儆效尤的作用。这才是君主实行重刑的意义,旨在用律法的权威规范社会行为,震慑坏人,维护安定。
法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个人与团体行为不再是无拘无束,更不是无法无天,而是有严格详细的社会规章制度所规范与约束。我们从小总听大人说要听话,其实,就是指行为要遵守法规,思想要符合社会道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年龄,所“听”的话不同。学生时代要遵守学校规则与老师教导,工作了就要遵守公司制度听上级指示,生活中就要遵守社会规则听政府指令。
一个人再讲个性,终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生活,一个人的思想精神再高妙,终要生活在世俗世界中。所以,老子《道德经》中说: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小者隐于野,独善其身;中者隐于市,保全家人全保族人;大者隐于朝,保全自身保全家庭保全社会。
韩非子对于重罚,再进一步的阐述道“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意思是:受到重罚的是盗贼,因而害怕犯罪的是良民。律法重罚的是犯罪者,重罚的社会效应就是普通百姓也害怕重罚,所以不敢犯法。有这么好的重罚效果,韩非子反问道“欲治者奚疑于重刑名!”意思是:想治理好国家的人对重刑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呢!是啊,想治理好国家的君主不就是想罚禁奸邪国泰民安,既然重罚能实现国治,那为什么还顾忌与疑惑重刑法治呢?
韩非子讲完重罚的社会价值后,又论厚赏的意义,他认为“若夫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意思是:至于优厚的赏赐,不只是奖赏功劳,还可以勉励全国民众。受到赏赐的乐于得利,未得赏赐的羡慕受赏者的功业。这是酬劳一个人的功业而勉励了国内民众。这与重罚的作用一样,厚赏不只是为了赏赐一个有功之人,而用此行为来鼓励全国民众,让大家明白只要有功就能得赏,形成人人向上进取为国立功的社会风气与思想文化。
对于厚赏的社会意义,韩非子反问道“欲治者何疑于厚赏!”意思是:想治理好国家的人对厚赏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呢!既然厚赏能够鼓励全体国民为国为君建立功业,那么,君主为什么还顾忌与疑惑厚赏治国呢?厚赏能聚集人才,为国建功,国富民强;重刑能严惩罪犯,禁止奸邪,社会安定。这么好的策略,如果君主想要治理好国家,怎么会顾忌与疑惑呢?
【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名!若夫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何疑于厚赏!】
厚赏重罚,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国治的最好治国之策。当然,厚赏重罚也要依据国家律法而为,绝不是君主为了国治而为所欲为之举。韩非子在讲重刑的同时也讲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揆”,国家律法是一切治国行为的基础与依据,这一点不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