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师的Owner意识

2019-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明逸随想录

过去两个月,我一直在找工作中,文章也临时选择了停更。

如今,新工作已经完全定下来了,老工作也已经在交接过程中了。回忆一下过去一段时间的面试经历(虽然也只面了一两家而已啦),一开始我对面试充满了彷徨和迷茫,甚至对面试有一点害怕和担心,到后来,自己越来越得心应手。我在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每一次面试经历,试图换位思考清楚,面试官究竟想在面试的一个小时中考查到面试者什么样的能力。

其实在公司,自己也曾参加过系统的面试官培训。作为一个面试官,在评价一个应聘者是否是合格的工程师的时候,在技术上,最主要考核的就是两方面的能力:基础是否扎实,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储备是否充分。

技术的扎实性,相信每一个经历过校园招聘的同学都深有感悟,那时候每个人都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项目经验。因此,基本功也就成了面试官的主要考核对象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阶段会存在笔试,而且笔试题会尽可能地难了。因为候选人太多了,既然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项目可以作为区分的,那就只好用应试教育的那一套系统了,考试就对了。

但是当我们工作几年后,再次参与社会招聘时,基本功反倒没那么重要了。或者说,纯粹基本功的考核会逐渐降低比重,而更多地侧重于考核他的工作经验,因为能把基本功转换成实实在在的产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更能体现他的能力。(虽然这在很多时候也会是片面的)

在我参加面试之前,我一直以为,“你觉得最难的一个项目是什么?”,这应该是项目经验考核中最重量级的问题了。但事实上却不一定,因为我们认为的难,很多时候其实技术难度不一定很高,反倒是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一个需求,却最后可能被证明是最容易踩坑的。

在这次换工作的面试中,反而让我惊奇的是,在我把整个系统的各种组织架构用30分钟完整地画了一遍之后,面试官大都已经不愿意再多问我一个项目的问题了。因为这张图已经足以表达清楚你对之前工作的理解程度。换句话说,面试官并不关心项目有多难,而关心的是,有多少项目是你真正理解的,而非只是因为老板说要这么做。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工程师的Owner意识。

在很多公司都会有公司内部的职级体系,比如百度的T序列,阿里的P序列等。很多人理解这个序列只是觉得工作的项目有足够的难度,或者呆的时间足够长就OK了,就可以晋升下一个职级了。

但这未免太过于肤浅,我们以百度的工程师T序列为例,T3是应届生的起始级别,T3的定义是:做事靠谱,可以对小模块级的需求进行响应和交付;到T4就是高级工程师了,T4的要求是:可以对一个完整的模块担当起Owner角色;T5通常就是一个成熟的高级工程师了,这也是百度人才体系最多的一个层次,T5对工程师的要求是,可以对一个中等规模的模块负责……

从上面的晋升体系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实所谓晋升,即owner意识和Owner能力的提升。即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再有信心,当让我们直接跳过所有的中间环节直接去承担更高级的工作时,难免都会有点害怕。这就是自己无法own这件事的体现。

所以,回到最初的面试中,当我们对一个工作的候选人进行考核时,从owner意识去考核,也比他能做出来更难的Leetcode题目更能预判他在工作中可能的实际表现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