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965fc9271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精神分析知识卡1:理解人格结构--抑郁症分型

2019-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仲夏秋鱼

p38  到20世纪中期来访者的主诉不再是像以前经常听到的那样,抱怨多种情感困扰,无法摆脱内部客体感等,而是一种内在的空虚,看起来他们更像是缺乏内容客体,正如客体关系理论描述的"原始内摄"这类来访者缺乏内心的方向和价值观的可靠指引,他们期望治疗能指明生活的意义,他们外表踌躇满志,内心却空空如也,他们乐此不疲的寻求肯定、赞赏和确认,尽管这样的来访者在治疗中常会言不由衷,治疗时仍能辨识出他们对自尊和人生价值的内在迷惘。

    p39从传统意义上看,他们并没有病入膏肓(他们能够控制冲动,具备自我力量,可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但他们极少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也无法真正体验自己的优势。有些治疗师对这种案例无计可施,因为帮助来访者修复和调整自我存在感是一回事,而从头开始建立自我存在感这是另一回事。

  p40临床表现为抑郁的两位男性出现相似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状(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但主观体验却截然相反,其中一人感觉糟透了,觉得自己道德低下,邪恶不堪,自己的存在是个罪孽,唯有一死才可告慰世界。另一人虽深感内心空虚,身心不良,丑陋不堪,他也想自杀,但不为拯救世界,只是只因活着毫无意义。

重点:

第1种状态称为内射性抑郁:对治疗师的同情与支持态度缺乏回应,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如此关注,因而治疗时的关心反而会加重抑郁。

第2种状态称为依赖性抑郁:受到治疗师的关怀与支持时会有好转,空虚感会暂时消弭,羞耻感也得缓解。

思考:面对这两种来访者,怎么进行会谈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