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吃茶去
被这个叫做黄公望的人所感动。辗转大半生,80岁左右在闹市摆了一个算命摊,看尽人间万般滋味,生活百态,后来开始了游山玩水的人生,82岁开始画《富春山居图》,用人生最后的几年,画到86岁去世。当时有人说,这是一个无用的老人画给道师无用师的作品。而现在,这个无用之卷成为了我们的珍藏品。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定义“无用”。
倒不如说是一种宁静的方式。而一个人能够静下来,就能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品质和效率。
像孟子说的“养天地浩然之正气”,也就是归于山水。山水美学强调所至,所赏,所感,而这一切只得有心人才能看得见,也看得出什么是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眠,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快节奏的生活似乎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趋势,于是诞生了很多“快”名词:房奴,车奴,上班狗… …也许生活对我们过分了,也许是我们对生活苛刻了,所以越趋之若鹜地求什么,就越成为了囚徒。我特别欣赏那些自黑的人,或者说是相声小品脱口秀里说的“抖包袱”,敢于自嘲的人是敏感细腻的人,是有悲剧内心和喜悦外表的人,等到抖出包袱的那一刻,是他们放下的时候,也是感同身受的人喜悦的那一刻。
其实,我们所追求的有用的,是好的,而那些无用的,也不是坏的。
记得那次去中国茶叶博物馆,一面高大的墙壁,精心设计的水帘,缓缓流下,一个大写的“茶”,位于墙面正中,水帘滋润的茶,一个大写的:人在草木间,让人印象深刻。看了好多种茶叶的陈列,也喝了几种不同的茶,可能连着喝,味道也混淆了,综合起来,只记得随机选的第一种白牡丹,清清入口,若有甘甜。
文人的世界里,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百姓的生活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喝,喝的是什么。茶圣陆羽在他写的《茶经》里,详细地说明了茶是如何地讲究,光是泡茶之水就分上中下等,称为茶之源,那就更别提泡茶的工具,茶叶的种类,煮茶的细节等等。
其实,在《红楼梦》这本百科全书里,也有不少关于喝茶的讲究。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那回,贾母带刘姥姥去妙玉住的栊翠庵逛逛。妙玉最有高雅的洁癖,她泡茶的水,是用纯天然的水,比如下雪之后,落在梅花上的雪水,收集起来用来泡茶。贾府的贵族们喝的是茶的讲究,刘姥姥不一样,对他们来说,在乡下干农活,这么小的杯子喝茶也不解渴,喝完也觉得味道太淡了。所以,妙玉和刘姥姥在故事里是冲突的角色,但是她们都是真真正正生活的人。
茶叶是神奇的,也是大众的,它以各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看似干瘪的茶叶,一遇到水就活了起来,它的生命依旧可以绽放。水缓缓地靠近茶,然后你就会出现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等到茶叶在水里沉浮,又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
于是,有一种对生命的描述,是这样说的:在成长之中的人,意志会越来越坚定,而心灵会越来越柔软。意志不坚定,何以穿越千难万险,心灵不柔软,怎么去感知爱和美,慈悲和温暖。
像是几分庄子说的:外化而内不化。我们会变换各种角色和形态顺应各种规则,而又不失生命的执著,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么,保有生命里的一种仪式感,
叫做:不如吃茶去。
我想,年轻时不尝过酒的馥郁醇厚,热烈酣畅,年纪大一些时,怎么去了解茶的温文尔雅,舒心淡然,那又该如何听得懂袅袅琴音的清奇。
先到这里,下次,得记着写写酒和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