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

《铁墨丹青》|情节构思合乎情理

2023-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丝竹悠扬

篇目:《铁墨丹青》      读书笔记与感悟

小说中的情节是虚构的,原本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即便某些小说的创作有原型为依据,部分情节也还需要经过艺术的处理,才能使情节更紧凑,冲突更集中,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要让读者信服你所虚构的人与事,就必须让情节合理化,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所谓合理化,就是合乎理性,合乎规律,合乎逻辑的内在要求。相对于合情来说,合理更加深刻,也更加能够产生说服力。

在《铁墨丹青》中,情节的设置合乎情理,经得起推敲,处处彰显作者创作思维的缜密与智慧。

如作者写到汤鹏乃“铁冶神工”,“汤氏铁画是行业内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民间流传着‘吴城铁画甲天下,汤氏铁画甲吴城’的说法。”汤鹏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非毫无来由的,而是经过了前文的层层铺陈。

作者在前文用了较多的笔墨写汤鹏苦心学艺,潜心研究,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果真应了那句话:要想令其成功,必先令其发疯。汤鹏事实上就是这么一个人,热爱铁画技艺,到了疯狂的地步,不但独自摸索,还师从书画大师萧云从。先造铁梅花到铁螃蟹,再到铁屏障的制造,铁画技艺逐步提升,最后才成就一代铁画大师的声名。

又如,作者写到汤家第四代传人汤铭出场时是如此写道:

第四代传人汤铭忙里偷闲,手捧一本《法华经》正读得投入。

关键人物如此出场的细节可谓令读者过目不忘,又暗暗称奇,为何手捧《法华经》,而不是《铁画技艺大全》之类的书呢?

接着,作者极力渲染铺叙他的冰雪聪明:

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兴趣非常广泛,锻造铁画之余,吟诗作对、琴棋书画、参禅悟道都是令他沉醉其中的乐事。更令人惊讶的是,每项爱好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的每项爱好都不是浅尝辄止的,原来他还是一个精通各项技艺的人。作者在这里特意交代这么一个情节,有何用意呢?

看到后文,读者才恍然大悟,汤铭改行做道士遁入空门了,压根就没有接手祖传的铁画事业……读到此处,瞬觉在意料之外,细细琢磨却又在情理之中。叹服于作者笔法的老练,创作思维的严密。

再如,写林炳辉学艺的那个片段也值得揣摩。林炳辉十六七岁时对铁画有着狂热的爱好,风尘仆仆地赶到吴城拜袁成毅为师学艺。

他嘴勤、眼勤、手勤、腿勤,用老辈人的说法就是“眼里有活儿”,每天在铺子里忙前忙后,抢着干活儿,扫洒除尘、招呼顾客、生火起炉、炼铁锤铁、给师父打下手……

他一门心思都在学艺上,想成为铁画大师,是个有梦想的年轻人。后来,他果然成为了业界翘楚,这还不算,后文还写到林炳辉成为了铁画新一代传人,还创作了不朽精品《千年古邑,十里长街》,赢得了了世人赞叹。

正因为有了前文他努力学艺的交代,后文取得巨大成就的叙写才合乎情理,才令读者信服。

文中合乎情理的情节还有许多,作者很注意每一个小细节的处理,尽可能做到合乎情理,尽可能做到让每个情节都能经得起推敲。

从中可以窥见作者创作时的良苦用心与严肃态度。这也是本作品倍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总之,对于小说的创作,要把合理性当作重要标准之一。读者衡量一部小说的水准高低的时候,把合理性作为判断标准,显然是很适宜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