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五十)
#导读问题合集(📚 7月23日)
🌅今日共读内容:第十八章 大学的观念(144-154 页)
💬今日思考问题: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学是否面临着危机?如存在危机,这些危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大学的振兴之路?
雅思贝尔斯认为: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学是面临一定的危机。
首先,在大学中,大众生活倾向于毁灭作为科学的科学。科学只好迎合大众,而大众只讲求科学的实用目的,他们学习只为通过考试,以及由此带来的地位;研究工作也只在有望取得实用成果时才得到推进。
其次,在过去,高校里曾洋溢着 sapere aude(敢于运用你的理智)的无止境的精神追求,如今的高校却退化为单纯的学院。严格设置的课程免去了个人探索路途上可能遭遇的风险,可是,没有自由的风险,就不可能有独立的思想。结果,学生只是获得了技术专家的技能,或许还有广博的知识;博学之士取代研究者成为了今日普遍的人才类型。时至今日,人们已不再区分博学之士和研究者,这是科学衰落的征兆之一。
第三,本真的科学,是那些自愿投身科学研究的人的高贵事业。这些自愿承担风险的人,怀抱着原初的求知意志,除非发生科学危机,没有什么能阻挠这种意志。然而在今天,若有人将整个生命投入科学研究,多少会被认为有些反常。不过,毕竟科学从来就是少数人的事业,如果一个人运用科学是出于职业上的实用目的,那么他便仍然只是一个科学的参与者,哪怕他在内心里具有研究者的天性。科学的危机根本上是人的危机一-人们也将受到这一危机的影响-因为他们并没有被一种真正的、绝对的求知意志所激励。
第四,目前,整个世界弥漫着一种对科学的误解。科学一度被异乎寻常地尊重,因为唯有技术才能实现大众秩序,而唯有科学才能实现技术。但是,由于科学只是以方法培养人从而被人掌握,人们惊叹科学成果,却并不领会科学的意义,因此,上述信念不过是迷信。
本真的科学包括对知识的方法和界限的认识。但是,如果一味信奉科学成果而丝毫不了解其方法,那么,迷信就会在错觉中取代真正的信念。人们坚持科学成果所号称的坚实可靠。
第五,迷信科学的人容易转而敌视科学,反而指望那些消解科学的力量。相信科学万能的人在行家面前压抑着自己的思想,一旦他遇到一个徒有虚名的专家,他对科学的幻想就很容易破灭,转而听信江湖骗子。如此看来,对科学的迷信与谎言仅有一步之遥。
只有极少数人能在思考实际事物时运用真正的科学精神,这是自我存在衰退的迹象。在迷信的雾霭中,交流是不可能的。迷信破坏了真正的知识与本真信仰的可能性。
❓今日导读问题:大学教师的尊严和学生的自由与责任之间应如何平衡?这种平衡对于大学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这两天,网络上最为火爆的新闻,大概就是人大教授骚扰女博士的消息了!大学教师的师德竟然沦丧到这样的境地!如此之高的学历和地位以及待遇,却无法满足其令人厌恶恶心的欲望。
大学教师的尊严,在这里已经被踩到了脚底,提到了垃圾堆和厕所。
由此,学生何谈自由与责任,更不用说什么健康发展和成长了?
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背后折射的是什么?
答案在《什么是教育》之中是有所提示的:道德沦丧、精神信仰的缺失,内心的极度空虚,缺少大学,国之重器,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教育的意义和任务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师永远或是不断要叩问自己内心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