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生格局的修炼散文

题外读书

2018-08-25  本文已影响147人  臆无说

我不算一个学霸,当年高考完也是把课本扔了的那种,多年以后还做着交白卷的噩梦。

但如果不是历经离散,我的藏书完整保留的话,万卷没有问题,可以建一个小型书巴。

读书对我,不是谋生,连自律都算不上。仔细想想,也不能称为爱好。因为爱好,意味着某种偏向,在一堆可选项里挑出来一个。

读书在我,是一种生活习惯,是唯一不需要去界定一个意义的东西。读书本身,就是意义。

我相信人是有天性的。外婆回忆,路都不会走的时候,我很热衷于拿着报纸,照着光看,咧着没牙的嘴眉开眼笑。

会上学了,就开始走路看,吃饭看,睡觉看,只要有字的,看见就不放过,非要瞄一眼不可。看入迷了,拿橡皮擦当零食吃的事也干过。

多年以后,看见《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三国里的诸葛亮,和隐居的群贤聚众读书,“亮,独观其大略也”。我真是心有戚戚焉。

这是古人在表达一种速读的状态吧。专注看书的时候,就是一种心流状态。那时候人格外敏感而且清醒,阳光照在书页上的光影变幻刺激着虹膜,微妙的气流变化在皮肤上最温柔的抚触,每个毛孔都起伏着凉与热。

越是沉潜,越是安静,便越是辽阔而且敏锐。

那时候脑子里是没有什么关于一目十行的概念的。一目十行需要方法吗?需要训练吗?不需要。人的好奇心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东西,如同牵线木偶的提线,别说一目十行,一目一页都不是问题。

虽然,我是如此普通,读了这么久,别说成大器了,走出门我都不好意思说我在写文章。

这不是以退为进,假装菲薄实则傲慢。真的是想说,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即算是表达不到位,有种认识是肯定会产生的,那就是生有涯知无涯。文字的海洋烟波浩淼,怎么游都无法上岸,越游越觉得自己沧海一粟,能带着一双眼睛一颗脑子,就是深沉的幸福。

可惜人们不太喜欢谦虚,因为谦虚很多时候,是一种人际交往的面具。当有一个人,不戴面具讲话,而又不是酒后,人们反而拿真话当假话听。

看得太多,首先第一个收益就是明白了一个真理:不要太相信自己某一个时间段的思维,哪怕再欢呼雀跃,得未曾有,那也是会过去的。

执拗一隅就是死亡的开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意识也是一样。老人们有很多宝贵经验,但是他们也有很多自以为是的自私脾气。

读书也好,科学也好,信仰也罢,万事殊途而同归。好奇心才是读书看世界的灵魂伴侣。永远要记得初心,否则就算是科学,人也有本事把它狭隘成迷信。

第二个收益,就是明白,任何一个道理,拿来劝别人的不算数,自己不动摇而且愿意活出来的,才是领悟。

人会变,事会变,不执着的意思是不狭隘,但不代表该立起来的骨头,要任由它散架。

这世界有人所谓事业第一,家庭第一,有人情感至上,有人寻梦,有人挣扎,有人对现实失望,那又如何?每个人都有权去解读,但每个人也不可避免要对自己的解读负责。

放空一颗心去读书,但尊重自己的脑子。

第三个收益,还是归结于态度。读书可以举一反三,生活也是。

比如说,我就很忌讳推销或者一些洗脑的套路。先观察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需要什么,说一些话做一些事,跟上你的节奏,然后有意无意把你带上另一个节奏。要么就是故意打击,挑起负面情绪,趁机洗牌。说得舌灿莲花,其实根本目的还是掌控你的精神,以便于用更省的投入换取更大的利益,不管这个利益是物质的还是人际的。

读书就是和每一个作者交谈的过程,他们散落于历史或者现实,他们说着由衷或不由衷的话。只需要花费一点点金钱或大量时间,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智慧。

读过的书 ,走过的路,让人长成了现在的样子,但根据一个人的过去或现在,去预测他将来的轨迹,是愚蠢的。正如每一个作者,回头看他他自己的作品,都会有一点点陌生,如果他她足够真诚的话。

当虚心读书,人就会明白,资讯和人生,丰富到一定程度,再普通也会升华,再僵硬也不得不改变。

人心复杂,经常惶惶,偶尔高贵。而读书,能广角触摸。

说到最后,读书也只是一种途径,一种个人选择。路有千百条,朝天各走而已。

(深潜冒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