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世界一封信一首诗社会热点时下热点

让我们谈一个似乎很厉害的话题

2017-10-27  本文已影响23人  林先生容易见光死

真相是可怕的,可怕在于它是真实存在的。生活中很多事情即使明知如此,但依旧逆道而行,理由总是可以找到一堆,于是开始有人走偏,也越走越远。


照片来源网络

有一个话题叫“广场舞”,我从媒介中获得关于这个话题的信息是反映:广场舞群体侵犯了其他群体该有的活动场地,我简单粗暴地可以理解为为了自己群体的利益去损害他人的合法合理利益,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这个广场舞群体大部分是由有一定年龄的一些大妈大叔等等组成,他们在一边用着这些倚老卖老等等不讲道德规范的行为来侵害其他人的合法合理的利益的同时一边又要求其他人讲尊老,爱老等等的道德规范。

在我看来这是可笑的,而且这本来就是矛盾体般存在的,但在这一群人看来却不是,他们认为他们是讲德的也是论德的。的确,他们是讲德的,因为他们是有承认道德这一个观念的;的确,他们是论德的,因为他们在现实中有讨论有表达道德这观念的。但是,他们却没有尊德,这就导致了即使他是讲德论德的,依然还是错的,因为他们对道德的评判立场是从自身出发的,对评判的标准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当他们抛开尊德来讲道论道是,他们从根本上就已经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所讲的道德、所论的道德并不是我们所认可所接受的道德。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会的东西,在我们长大之后被一件件地抛掉,我们还为此振振有词。


何为道德?“道”可理解:普遍的法则及存在的根据,又被赋予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等意义;“德”可理解:有品格、德性等义,伦理学上指普遍的规范在道德实践中具体体现及规范向品格的内化。基本来说“道”与“德”是统一。

说的有些模糊,所以就更模糊点吧。

道德一般都会和伦理搭上关系,所以可以先分下两者。可以借用威廉姆斯的看法,“伦理”表示广泛的系统,而“道德”表示狭义的系统,前者更多关注品格、德性、幸福及如何生活,后者则侧重责任、义务以及如何按一般的原则去做。如果就道德和伦理本身而言,宽泛地看,道德与伦理都以善为追求的目标,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善既可以取得理想的形态,又展开于现实的社会生活。

ok,这可以延伸出一个关系---道德与善

就现在而言,我们基本可以将“道德”代入到“善”中去。当然,这并不是我个人的自主代入,从西方或者中国对道德哲学的研究过程来看,用“善”来将“道德”具体化是相对比较生动和形象的。

其实,理解了“善”基本大概看到了“道德”是什么。

“善”可在此分为善的理想和善的现实。善的理想可以具体化为普遍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规范系统,后者以不同的方式规定了“应该如何”、“应该成就什么(应该具有何种德性)”、“应该如何生活”如此等等;善的理想通过人的实践进一步转化为善的现实,现实生活中合乎一定道德规范的道德行为,体现于具体人物之上的完美德性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善的现实。

其实,什么是道德。我们真的不懂吗?可是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着,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礼让,遵守交通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基本每一个人从小都有被教育吧,除非你一直生活在三观尽毁的环境中,我想应该基本不会有吧。

如当改变下思维再去看道德,我想你会有所启发。

插个成语故事。指鹿为马,其实就是大部分人和那位所谓的大哥说这“鹿”是“马”,然后那位大哥也跟着觉得是“马”了(指鹿为马的解释是比如故意颠倒是非黑白,此处只是截取片面意思,利于理解下面所说),但,要是我们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把这匹“马”就叫鹿,这是这个成语会不会变成“指马为鹿”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同理,如果一开始就认为“闯红灯”就是有道德的行为,“等绿灯和绿灯走”就是不道德的行为,那我们现在应是不是就在批评“等绿灯和绿灯行”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了吗?

就从个人观点,道德其实就是我们从最初的生活延伸出来的并得到大家的认可的,然后又随着我们生活一直延续下来的方向标。但它是很虚的一个东西,我们现有法律应该可以所说是它实体化的代表,但道德这个东西又是超越法律的,因为当道德真正存在人的身上,他是不会去做任何违反道德的事的,因为当他做了这些事,他的内心是受到自我的谴责,是根本上拒绝做这些事的,所以说他是超越法律。但随着人心强大突破这层层屏障,法律也随之产生了。

我想应该会还有人记得自己小时候,无论去到哪见到认识的人都很认真地打招呼;过马路时总是正正经经地等着绿灯,即使没车;即使垃圾拿在手上很久了也不敢顺便扔...

虽然现在依旧还有人做着和小时候一样的,有些还做得更好,但却也有不少人慢慢抛弃了这些,因为社会进步,要与时俱进;因为生活所逼,始终无法坚持;因为人人如此,肯定随波逐流...理由只要想都可以找到一堆出来,即使事实如此,但为什么却能找到抛弃理由,却无法找到一个力挽狂澜让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呢?

图片来源网络

当所有的理由都成不了抛弃的借口时,一切都显得那么残忍和恐怖。



自己再问一次自己,什么是“道德”呢?是否开始有点模糊了,也许从一开始就没清楚过,但一开始的我们却能坚持,只是因为那是我们都没有尝试去为自己找抛弃的理由。

道德,从来都没有变心过,即使社会在进步,生活再艰难,它也不会随波逐流。我们所仅有的道德都是依靠着我们的所做的一切而存在,当人类灭亡,我们的道德也会随我们而去。

如同广场舞事情那样,其实就算人心会变了,即使人心莫测,事情就一定会演变成这样吗?现在的人心也许没有变,但却已经开始建城堡,组军队,试图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都掠夺过来。

其实我们在红绿灯前面真的等不起那一分钟吗?我们在高速中真的非要霸着应急车道走吗?我们走在街上真的就不能把自己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吗?

社会注定要发展的,我们注定要跟上潮流的,但我们所说的初心也将随之而去吗?有人破了个坏的头,闯了红绿灯,他明知错的也做,我们明知是错的也没人提,当所有人选择了沉默,于是便有人选择追随他的脚步,因为方便,因为快,因为他们都这样,但我就也要这样子了吗?有想过吗?就是因为我们的小心思,我们才去做这些不道德的事;就是因为我们的沉默,我们身边这些不道德的事才越来越多;就是因为我们不肯低头,我们明知错了却一错再错。

不是别人做了这些事,我们也要跟着做这些不道德的事,不做不吃亏,不做不丢脸,不做不另类。回头看看自己,看看身边的人,做对了吗?还是做错了?我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了吗?还是我们傻傻做了些不该做的事?

我们总是可以随波逐流,却始终无法保持初心吗?


有个看法,不知各位感觉如何

上述提到法律是道德的实体化的代表,如果明确点说,法律是道德的理性和实体化的代表、延伸和补充。现在有一些人总说美国的法律的完善,但我个人肤浅地认为美国法律的完善得益于它在道德发展上的缺失和整个地区历史的断层,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种因素在里面。

为什么这样说呢?美国的整个历史才两百多年,而且从大体上来说是不断快速发展的,没有太多过渡性沉淀,而且美国之前的美洲是殖民地。从原始居民地到殖民地的断层,再从殖民地到美国建立的断层,当中的道德文化已经在断层中得到冲击和破坏,因为它这些战争都会带来新的一种文化革命,导致前一道德文化没得到沉淀稳定便进到另一个社会层面,从而使道德的缺失,而迫使它通过理性的法律来约束人民。

这是有人就说,中国的朝代更新更多,战争更多。但中国的朝代更替,基本只是在统治阶层的变化,底下的老百姓生活还是一样的小农经济,并没收到实质的冲击,而且中国古代对道德文化的沉淀不是其他国家能相提比论的,所以即使近代的一连串战争对它产生了冲击,但还是可以承受的范围的。

随便也想说一下。我不觉得外国人的素质一定就比我们好,第一,因为你长期生活在中国,你看到的坏肯定比你看到外国人的好的多;第二,你是感性看还是理性看,你是否全面去看待外国人和国人的素质了没有?你看待这个问题是基于什么基础上的?

就个人的看法,道德是约束人行为的最好的方法,而非法律,但道德是包含着人性的,它的落实性并没有法律的落实性那么好。但为什么说道德才是最好的呢?法律最终的目的是约束人们的行为,确保人们的行为规范合乎规定,同时也会在整个过程中去促使罪犯得到教育反省。而道德的产生就是我们约定成俗的,慢慢形成的无形的框架。就像我们小时候做错了会内疚好久好久,到很久之后还记忆犹新,也不再敢去犯,道德就是直接从你的内心给你竖立一个监视器和惩罚机制,不需要外部的条件去限制他,当道德真正在内心建立时,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社会的要求。

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在讨论保持初心的时候,可能我们已经忘记了初心是什么了?只记得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对自己没用。流浪去吧,当一天你决然要找回初心的时候,我们也就能保持初心。浪流去吧,也许你不用看遍繁华落尽,你便知道自己带怎么做了。看物太重,物已非物,人也非人也。


道理人人知,但能做的人真的不多,我不否认,我也没做好,现在的我只是努力让自己变得“另类”,变得不随波逐流而已。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关于道德的内容来于本人的理解和对杨国荣著作集《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一书的摘取。

本文所述的观点、看法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和指出。如有更多观点看法,本人洗耳恭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