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曲流水红颜寞》体“初恋”之感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缘分有时真的神奇!我与《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这本书的作者:春风老师结缘于一个月前。
那时重启在简书更文,她在我一篇文章中留下一句鼓励的评论,我们这种刚写文的小白,收到评论都是异常兴奋的,回复完她评论,就点进去看她的文章,就只看了一篇她写《红楼梦》林黛玉的文章,就“沦陷”了!
“怕人多嫌,怕人轻视,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样的孤独,若非有同样的体验,很难感同身受”文中她描写黛玉在贾府时的感受,看得我泪流满面,想起曾经年少的时候,为了讨生活,住过亲戚家一段时间,这感受历历在目。
边看边惊讶,不禁喃喃自语道:怎么有这么好文笔的人吖!!陆续看了几篇,毫不夸张,找不出任何语言来形容当时的心情,40来岁,“怦然心动”这个词已经远离N年了,没想到竟然在看文章中能体会到别人描述“初恋”时的这种感觉,你说神不神奇,可想而知,她的文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刷着她简书文章,看到她出了一本《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这本书,于是,快速找到她,要求买一本她的亲笔签名版,好一睹为快。好的作品看影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得拥有一本文字类的书籍,我觉得看书与看剧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在期待中收到了老师寄来的快递,打开包装的那一刻,我又触动了一下,想必老师是极其珍爱这个“孩子”吧,连包装都是精致用心的,那个包装袋我都不舍得丢,用来装其它东西了,好生别致。
书本的封面、里面的配图、还有设计感十足的书签,无一不透露着作者的用心与审美,恰恰这些审美也刚好踩在我的点上了,从此我的枕边物换上了此书。
早就想写下自己观书之感,奈何才疏浅薄,几欲书写,却言不达意。
年轻时看不太懂,曾以为,《红楼梦》是一部充满世俗和纷争的著作,但通过春风老师的解读却让我重新认识了这部经典,她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感性的世界。
她用清澈而深刻的文字,揭示了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让我看到了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林黛玉,那个被世人称为娇小姐的人物,在春风老师的笔下,变成了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她敢于面对自己的感情,敢爱、敢恨、敢生气,她的内心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她的形象如同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引人注目。她的才情和美丽,让人们为之倾倒,为之沉醉。
薛宝钗,那个被世人认为八面玲珑的人物,在春风老师的解读中,她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她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圆滑世故的人物,而是一个有着善良和智慧的女性,如同一块璀璨的宝石,在人群中闪闪发光,让人为之赞叹。她的智慧和机敏,让她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元。春风老师用她的文字,让我理解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情感。他们有的善良、有的邪恶、有的聪明、有的愚蠢。他们的性格和行为,都受到环境和经历的影响,也反映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伴随着读春风老师书,我又重追87年版《红楼梦》这部电视剧,老公和儿子笑我,怎么还看这么老的电视剧?我笑而不语。
也许,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现在看,才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震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性和价值观。我开始思考,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的?我们是否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欲望?在人性的海洋中,我们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
人到中年,才明白,遇人无数,知己难求。真正的朋友,往往都是合于三观,见于危难,敬于人品。这段话在此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是我现今舍不得快看的一本书,逐字逐句都值得细细品味,才疏浅薄,容我多观几遍再写其他体会。
《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是一本改变我对《红楼梦》看法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己和周围的人。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解读《红楼梦》的书,更是一本探索人性和情感的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红楼梦》,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更让我倾慕于作者的才华。
枕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