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文字自由写想法

“善”与“不善”,温柔的定义(二),与“万物互联”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13人  晴方好_

《荒凉、温柔与飞翔(二)温柔拂照》构思了好久,却一直没发。

因我怕自己阅历不够,难以担负对“温柔”这个词的阐释工作。

可最近有些情况,让我觉得我不来说两句是不成了。于是我决定发下温柔的定义(二)的核心思想。

在此之前先谈谈“善”的定义。

一枚硬币抛出,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两种可能性;

一项科技研发,亦有造福一方和为害人间两个蔓延方向。

很多事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看用在哪,怎么用。

我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定义,有些或许不同于我们普遍意义的理解。

比如“善”与“不善”。

“勤思善质”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但若仅凭对“未知”的恐惧,便武断以单纯感性者为善,以勤思善质者为不善。我倒以为持这种想法者,恰恰才是“大不善”。

“莫须有”,也许有,

但也许没有呢。

万一没有呢?

仅看《人民的名义》第一集,有多少人怀疑过达康书记?

“看着像”和“确实是”,“可能”和“必然”,都不是一个概念。你能仅凭别人“看着像”就去把人抓起来吗?

以自身思维的懒惰,化作对他人恶意的揣测,进一步取代事实真相,是真“不善”。

那么何为“善”呢?

我以为《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也就是那个作为“艺术形象”的孔明,就是“大善”。

君有千里马之才,而躬耕陇亩,甘愿为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进一步,不是不能。然,终不为。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能为而不为,非欲为而不能为,此方为“大善”。

可见“有识”不仅重要,恐怕其是作为“善”的基础而存在的。倘若没有识见,这个善,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善”,这真是个问题。

再谈谈“温柔”的定义。

我理解的“温柔”,不是别人所脑补的所谓“女性的温柔”(当然,也沾点边)。

我理解的“温柔”,有三层含义。

我说过,“在对他人苦难的深刻理解中,在患难与共中,彰显人性的温柔。”对,这是“温柔”,但这只是“温柔”的第一层含义。

我们总要想想,如何做到“对他人苦难的深刻理解”。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你不懂得,何以慈悲?

“不识乾坤大,何怜草木青。”仅凭一腔热情,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有这个好心不假,但就一定能做成好事吗?

无足够的知识储备,不具备真正的理解他人的能力,看你何谈“温柔”?

不是“夏虫不可语冰”啊,是夏虫“难以”语冰。

最后说说“万物互联”

世间万物存在许多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联系”的重要性有时超过事物本身的。

举个例子,我以为“善”“温柔”与“胆识”,亦是存有联系的。

善质本无错,可质疑不是目的。

若是能做到真正的“胆识”,“善于”质疑,“敢于”信任,真是“大善”。

不虚美,不隐恶,以实证真情力破虚无神秘,也是“温柔”。

“子不语,乱力乱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