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三顾茅庐
建安十二年(207年)冬,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亲自到诸葛亮的住所,在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
此时的刘备46岁。诸葛亮27岁。可见刘备作为一个最高领导者,对于人才的渴望。领导者要想成就不凡的事业,招聘人才永远是要事。
刘备屏退了其他人对诸葛亮说到:“ 现在汉室衰败,奸臣掌权,使当今圣上蒙受苦难。我不自量德行与能力,想要伸张大义,可是我的智术浅薄,到今天还一无所成。然而我的志向还没消退,先生可以出谋画策吗?”
诸葛亮遂向刘备陈述了著名的隆中对,三分天下。
诸葛亮分析到:
曹操集团在名声和人力不如袁绍的情况下,能以弱胜强将其打败,不是因为天意,而是人谋的原因。当前曹操有百万兵力,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集团具有江东也有三世,国险民附,又有不少贤能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详述了荆州的战略要地,而其主刘表不能守。益州是汉高祖成就帝业的地方,其主刘璋暗弱。
建议刘备可以具有荆州、益州两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一旦时局有变,可以由荆州、益州进攻中原。
刘备听取了其建议。
从刘备三顾茅庐可以看出刘备作为刘氏集团创始人,求贤若渴,对于诸葛亮这样一个后辈也愿意亲自多次拜访,并能认真听取其意见。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集团或孙权集团 ?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集团或孙权集团 ?而是选择了还没根据地的刘备集团。
一个人的选择在于其追求的是什么。
诸葛亮在求学时期,和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三人求学时曾有这样的对话:
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诸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时的诸葛亮已知道自己将来的志向在哪,他自比管仲、乐毅,志向也在此。
此时的曹氏集团人才鼎盛,军师阵营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在北征乌桓凯旋回师的途中病逝),而孙氏集团则有最为信任的周瑜、鲁肃,如果选择去这两个集团无疑很难得到最大程度的重用。
一个人有才华抱负的人,当然首先考虑的是在哪里才能施展自身才华,其发展潜力才是最为重要的,当然若论当时的条件去这两个成熟的集团无疑在当下的回报上是比较高的。
就像蔡崇信在阿里还只是四处拉投资连工资给不出多少时进入了阿里,长期的回报是最高的。
厉害的人考虑的总是长期的回报而不是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