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做长期教育成长规划
家长会演讲稿(2018年10月20日,星期六,秋季)
如何给孩子做长期教育成长规划尊敬的家长们,大家晚上好!同学们,晚上好。非常感谢,来参加我们名师联盟自开办以来第三次家长会。我们第一次家长会的主题是“阅读”,第二次家长会的主题是“如何做一位智慧型的家长”,本次家长会是第三次,主题是“如何给孩子做长期规划”。每次家长会都得到家长们的热烈支持,记得第一次家长会是在我们2017年上半年,名师联盟刚开办不久时举办的。有些家长为了帮我们拉生意,主动到台上帮我们老师做广告。第二次家长会,就在今年上半年,当时我太过紧张,竟然忘记了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忘记安排家长们上台互动。希望今天的家长会,能组织的少些失误。
真的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到名师联盟的分享会。希望咱们这次能真正达到分享的目的。大家各抒己见,把好的方法、理念分享出来。在座的,有不少行业精英,也有教育行业的优秀老师领导,我们希望借助这次分享会,抛砖引玉,互相学习。
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如何给孩子做长期规划”
有这样一句话:整个世界因为教育而存在。梁启超说过:“国民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我们都很清楚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那如何能保障我们的孩子,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内,享受到更优质的家庭教育,更好的教育呢。我想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明确的长期规划,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孩子学习、生活、职业选择上的问题。
一、什么是长期规划
对孩子教育方面做长期规划,目前是没有专业的研究与数据作为支撑的。我们名师联盟最近这两年在做这方面的数据、案例统计工作。估计一个周期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周期太长,这可能是目前从事教育行业的专业人员没作研究的一个原因吧,我想另一个原因就是干扰因素太多。
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孩子教育成长的长期规划,在网上以及专业的学术网站上都搜不到相关的内容。今天我们要谈的长期规划,纯属我们名师联盟的一家之言,期待十年之后,我们能用专业严密的数据给大家作出更合理的分析。
从出生至高考,至少18年的时间,针对孩子的客观情况,做出合适的长期教育成长规划(规划是一个大体的方向,而不是针对具体的事宜),并付诸坚持不懈的实践活动。刚才我提到“合适”两个字,我觉得评价我们的教育好不好,只能看合适还是不合适,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尺度。
在长期规划与实践过程中,家长们需要不断自我成长,拓展知识面(更多的是知识面而不是深度),并在家庭生活中很自然地、有力地、沉默地表达出来,让孩子沉浸在我们的长期规划中,而不自知。在孩子获得一定成就后,会突然醒悟,并感恩父母的智慧、远见、坚持。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给孩子做了规划。比如上小学一年级前,就提前让孩子完整地学过拼音,在小学前就能流利地认读拼音,能计算100甚至1000以内的加减法;比如,在孩子小升初,或初升高时安排了孩子课外补课,把开学要学的先学了一遍;孩子作文不好,阅读不好,给孩子找个语文老师课外补习;让孩子看了不少课外书,小说、历史、文学等等;也让孩子在外面报读了兴趣班,无论孩子学得怎样,至少还是会有点特长;暑假要安排孩子怎么度过呢,回家一趟,再报点课外班。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短期、或临时的安排、计划,算不上长期规划。如果在幼儿园时,就让孩子养成了,独立承担自己生活的习惯,热爱阅读的习惯、没事就喜欢找书出来看看、有探索求知的强烈欲望,这比学习具体的知识,对孩子的正面影响要大得多。相反在一年级就让孩子的学业不受任何挫折,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会减弱,甚至引发畏难的抵抗心理;在小升初,或初升高阶段,孩子在很多方面已定型,虽然我们已失去了最佳的规划时期,但我们还是有必要做一些规划。特别是初中以及高一的学生。理科方面,需要加强计能算能力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独立研读专业文献的能力,文科方面人文、地理、历史、哲学、经济等各类通俗书籍的阅读,找到自己的兴趣、擅长,让孩子有稳定的长远的目标,孩子就有内在的动力,执行力自然会更强,情绪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波动太大。我们需要有个大方向,大的战略思想,而不是临时起意,想起来什么就干什么,在孩子这张白纸上随意涂鸦。
一年两年一个月两个月对孩子的安排,那是计划,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制定,或者孩子在家长建议、引导下制定。有稳定的教育理类念、思想、行动作为支撑的长期的、自然的、明确的教育行为,才能称得上教育规划,必需由父母策划,而孩子是身在其中不自知。在整个规划过程中能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并能从中找到成中的乐趣。长期规划,不是临时安排,不能幻想让孩子去完成,主要原因在于孩子经历、知识、思想、年龄、人际受限,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个人的长期规划。合适的长期教育规划,以家庭氛围这种外在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下良好地完成了孩子的家庭教育。
感觉还是太抽象了?我们再具体点。
我们第一次的分享会,提到过犹太民族,他们每年的人均年阅读量为64本,我们中国是8本。犹太有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还能有什么呢?一个人一旦拥有知识,那他还能缺什么呢?
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家庭、学校,对书籍都有着有庄严的仪式感,为孩子塑造了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
当时我们还提到过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说在孩子接触的第一本书上涂上蜂蜜。在孩子上学第一天时,孩子穿戴整齐后,被父母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蜂蜜写的简单的文句,孩子一边朗读,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拉比们会分给孩子们蜜糕、苹果和核桃,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学习的神圣和知识的甜蜜。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爱上阅读,擅长文字表达。
首先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利于阅读的环境。家里要有一个固定的家庭阅览室,无论房子多么小,总是可以搭建一个家庭阅览室的。实在腾不出房间,完全可以用餐桌作为书桌,旁边放个书柜就好。注意我们说的是家庭阅览室,不是孩子房间里的那个个人空间,家长也需参与其中的,家长同样可以在家庭阅览室里工作看书。
其次,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接受环境的熏陶。
第三,引导孩子结交一些爱看书的朋友,让孩子可以随时交流,把看书所得不经意间用语言表达。如果找不到相应的朋友,那父母可以扮演交流的角色,在交流过程中,看孩子的水平,不需说得太深,我们可以提问,孩子也可以提问,一起去探索解决,整个过程中引导孩子多表达,当然孩子能做读书笔记整理,那就更好了。
最后,在孩子有疑惑时引导孩子查阅资料,并做一定的整理,然后用文字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道理是这样说,估计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怎么可以完成这么复杂的事情,在学校老师让孩子做读书笔记,孩子都是应付了事。但在我看来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家长父母的引导方式的问题。
一位记者,采访一位诗人,记者提问:你是什么时候决定去做一名诗人的呢?诗人指出这个问题问得不对,他说:每个人天生就是诗人,我只不过重复别人做过的事罢了。真正应该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其它人停止了呢?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的孩子在儿时是不是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记忆能力,都热爱书本,随口就能说出很有意境的句子,当时为人父母的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有没有去探索新的引导方式,以适应孩子的成长?
二、给孩子做长期规划的意义
孩子专业上的兴趣探索,强烈求知欲的延续,学科上的学习动力,生命各阶段的认识,立体的价值观体系都需要长期规划。
所有的知识、认识、精神成长,都来自于外界对个人精神意识的刺激,再通过个人的思考感悟而来。所以我们需要搭建让孩子不断受刺激的平台,并引导孩子探索、实践消化外界刺激的方法,从而形成孩子自身的知识、思维方法、精神感悟。
1、让孩子生活更幸福。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让孩子事业成功、有社会地位、富裕、为社会做贡献?我想这些都只是表面的,我们最想要的是孩子幸福。或许我们的孩子需要达到某些可视的硬件物质指标,但不可否认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是落在“幸福”二字上。
有孩子常抱怨,学习好无聊啊,一学习我就没精神,打游戏多刺激啊。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觉得学习是无聊的?学习对于这一类孩子来说是负担,他们的学习生活当然谈不上幸福。而有的孩子却乐在其中。其实以上问题与孩子有没有长远的目标、内在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孩子有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家长们的长期教育规划。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像今年高三的学生高考完,很多都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专业,都要临时思考,也不了解每个专业是学习哪些内容,对应以后什么样的行业,他们一无所知。填志愿那几天,我们名师联盟基本上是从早忙到晚,比高考前上课还要忙。
2、让孩子有更好的精神状态。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许凯文教授评价现在孩子,普遍都有“空心病”。什么是空心病呢?大家应该都看过电影《无问西东》,电影中的吴岭澜就是典型的空心病。
插入《无问西东》电影44min--50min
吴岭澜是一个学习刻苦,并且在语言学方面非常有天赋,理科方面却没有多少天赋的学生。他学的是理科,读理科的原因非常简单:学习好的都学了理科。他没有深入思考过,学习的意义在哪里,他甚至不知道学习要去思考意义这些问题。而在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的引导下,他开始思考探索,最终找到了或者可以说认识了真实的自己,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学习的意义。
北京大学是我国顶尖的学府,每年也会有不少的学生想换专业,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很多孩子有这样的疑问,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甚至直接问我:老师我们讲函数、学几何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们买菜又用不到,有个计算器足以应付生活,现在连计算器都不用了,有个手机,生活上的一切都能解决。孩子有这样的疑问,说明孩子的思想正成熟,开始去思考一些本质性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一件事。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孩子是迷茫的,无力的。但怎么能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呢?因为我们成人其实也没有完全思考明白这些事情,我们成人一样会思考,我现在职业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我自己同样会迷惑,过年时,一家人开车开了十几个小时到老家,耗尽全力,非常疲惫,从一个城市迁徙到过另一个城市。可对于整个宇宙而言,微乎其微,没有任何改变,我们何其渺小。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又是什么?
互动:问家长,孩子有没有提过类似的问题?如果现在您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您会如何应对?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这样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可能有些人会说:一个人不去思考这些人生大问题,岂不活得快乐一些?但我觉得,不是因为思考,所以痛苦;是因为痛苦,所以思考,就像刚才《无问西东》中的吴岭澜一样,是问题自己找上我们。当然我们身边肯定还存在一部分人,哪怕给他上整套人生哲学课,他也未必会真正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
对生命意义的解读,因人而异,没有对错。
周国平这样说:我对人生的全部了解仅在于活着总是非常有趣的。
学习的意义,我个人觉得就在于探索、创造的过程,同时还能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我们要去享受学习、成长、探索的过程,去不断探索认识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学习更好的认知世界。
如果我的孩子,再长大一些,我会各诉他们,我们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一辈子探索、实践,最终找到我们存在的意义,如果我们找到了,我们就是最幸福的人。
3、让孩子更易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1)孩子学习更有动力。
有无学习动力是能否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我们最惧怕的是“佛系”类的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道理都懂,但他们似乎就是看破了红尘,这类孩子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用我们通俗的话说,油盐不进。任何一件事,都包含三个层面“道,法,术”,“道”就是规律,即:人生境界,价值观:所谓“法”,即原理,规则体系,所谓“术”即具体的操作方法。如果我们能解决“道”这一层面,就解决了学习动力问题。而“法”和“术”的了解学习,都是可以通过记忆,训练而提升。反之,“道”没有得到好的铺垫,花很多时间解决“法”和“术”,效果不大。
(2)孩子有学科兴趣。孩子在大量的阅读中,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中产生了更多的疑惑,在其它孩子还在做题时,我们的孩子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由来、发展、作用,把机械式的学习变成了创造性的学习。而学科兴趣正是学习幸福感的来源。
(3)孩子有厚实的学科基础。有些孩子的学科基础是单薄的,虽然也有做难题,但综合能力就是不强。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科基础没有打好,比如数学中的:计算能力、等价转化、作图能力、翻译能力等等。而这些,不是应付式的学习就能获得的,必须让孩子浸入长期规划中。
(4)让家长们更轻松。
如果孩子们学习有动力,有兴趣,学习不会太差,至少不用逼迫孩子学习,天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孩子越长大,家长越轻松;反之,孩子越大,破坏力越强,大人越累。
三、案例
因涉及个人隐私,略
四、实际操作
必须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合适的规划。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规律,我们需要耐心等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跟其它孩子比较。我们更要接受孩子的平凡,哪怕他在我们眼里是那么地特别可爱,孩子小时候有过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举动。我们的孩子就是平凡的,我们自己也是平凡的,但是我们坚信平凡的生命同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在对孩子客观认识的基础上,调整好我们家长自己的心态,做出合适的大方向的规划。
1、学科上的规划:
我们一定要学会借力,多与专业老师了解沟通,针对孩子情况做出合适的长远规划,不要盲目地做出安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只会浪费时间。学科规划,越早越好,可以让孩子的学科基础更扎实,后劲更足。
我们自己学生时代的成绩不错,我们的认识想法未必就一定是对的,兼听则明,多与专业老师沟通,慢慢地,一定可以摸索出合适自己孩子的学科规划。毕竟术业有专攻,我们当时某个科目成绩好,不代表我们就一定能在这个科目上教好孩子。毕竟咱们家长只见过自己的孩子,老师见过很多的孩子。当然这也不是家长们的责任,一方面好的老师确实是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建立学生、家长、老师三方之间的信任关系也需要时间;最后能某个学科上做长久规划的老师确实也不多,这要求老师准确把握学科的本质、孩子的学习规律、考试重点等各方面情况。
会后,我非常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对待孩子们的学科规划,在第周周二到周五跟我们的老师约个时间聊聊,因为有些东西我们确实需要家长的配合。举个例子,高二的一个学生,她数学就是学得不好,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缺乏练习,我约了她很多次让她周六晚上过来复习以前的知识,每次都约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每周六晚上都要回老家坪山吃饭看长辈。上周刚约好了,她又临时请假了。暑假期间,第一期结课后,其它孩子有做巩固练习,发到我们的微信群里,但是这个孩子没有,在群里@了好几次,不是没有交。安排第二期晚上过来练习,后面又去旅游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有时我们老师被拒绝很多次,真的也不想再去干涉了,如果家长能提前跟我们说好行程安排,我们可以做出灵活调整,旅游学习两不担误。
很多事情,我们作为老师也不一定能考虑周全,家长们能提前沟通,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大家的想法安排,我们也能对孩子做出更合适的规划。
2、核心竞争力的规划:
我们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大家心里有数吗?
《傅雷家书》应该很多人看过吧,如果没有看,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展现了两父子间的很好的相处沟通方式,他们是朋友可以一起畅谈艺术;是知己一起分享阅读经典的感受;作为长者以可以跟孩子唠叨家常、感情、生活。傅雷始终在引导孩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长期规划大方向的把握。四十年代初,在傅聪刚入学的年龄,那个时候时局动荡,傅雷一家住在上海,孩子也不方便送出去读书。傅雷只能把孩子关在家里,他很早就发现傅聪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潜质,傅雷自己设计课程,环绕着音乐教育这个中心,再进行基础的文化教育。最终傅聪确实也成为了著名的钢琴家。傅聪有个弟弟,叫傅敏,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傅雷是翻译有,傅聪是钢琴家,但对傅敏知之甚少。傅敏是做什么呢,他是一名中学教师。傅敏初中毕业的时候,跟父亲要求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而傅雷是坚决不同意的。傅敏跟父亲大吵大闹,也无济于事,傅雷作出如下解释:1,家里只能供一个人学音乐,你也要学,我没有这个能力;2、你不是搞音乐的料子;3、学音乐要从小开始,你上初中才学太晚了,学个“半吊子”,何必呢;4、你是块教书的料。傅敏,万万没想到,在职业生涯中,他确实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并且做得非常出色。《傅雷家书》就是傅敏整理的,他时常感叹:父亲当年怎么看得这么准。
我们的孩子,从小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作为父母的我们,是最了解他们的人。我们孩子的核心争争力又是什么呢?我们有没有思考探索过这个问题。
比如初一的郭琛,他非常有管理的才能,这可能得益于他班长实践,在我们课堂很自然的,他总能成为小组的工作分配者。
初一的刘扬华,精力非常旺盛,有着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对新鲜事物非常有兴趣,但又不愿意深入研究,也有可能没有没有引导孩子去深入研究过一些具体事物,可以通过带领孩子深入处理整理一些事物,进一步发现孩子的特质。
初三的韩雨桐,非常擅于总结的一个孩子,能从一般的题目科目里总结出规律,她甚至用到了一个我们在钻研学术时的一种方法,系统学习法,非常好的天赋。在初二下学期就体现出这么卓越的总结能力,非常厉害。
初二的庄诗欣,很有潜力的一个孩子,每次在给初二班级讲一些励志故事时,她双眼发光,甚至从她的眼神可以判断出来,以后她一定也能做到。很有志向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只要规划好,会非常优秀。
已经高考毕业的赖俊豪,就在本周周四晚上,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感叹: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猪的差距还大?我在他朋友圈评论道:每个人相差不大,你有你的核心竞争力,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踏实有毅力。时间越长,你的优势越明显。
我们自己的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呢?
我们怎样帮助孩子加强他们的核心竞争争力?
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孩子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我们不能老是抓着孩子的弱点不放,应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扬长之上,少部分放于避短。随着孩子的优势放大,他的短处随着时间会慢慢地不那么明显,也有可能自然的就消失了。
3、文化底蕴上的规划:
学习绘画、音乐的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了解艺术家们的成长史,倾听世界名曲,了解创作背景,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听听音乐会,欣赏绘画古今中外的名画,了解名家的生平事迹,等等。我们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带孩子走进经典,我家孩子在3岁时问我,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呢?我给他们买了一本《我们的身体的》,然后让他们告诉我:你是怎么来的。上一周,他们又问了一个问题,第一个原始人是怎么来的呢?我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你们要看一本书,就知道怎么来的了。我给他们买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少儿版的,在他们这个年龄是可以读懂的。我们每天6点起床,完全没有逼迫。我会告诉他们,如果起来晚了,就没有时间看书,要直接去学校,他们马上会起床。他们也爱玩具,但他们觉得书本比玩具更好玩,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很多疑惑。学校老师也有推荐书本给孩子们看,但对于我家的两个孩子来说,确实太浅显了。
如何给孩子做长期教育成长规划大概10天以前张雨轩妈妈跟我探讨过一个问题,他家孩子做题总是不认真,题目都会,但每次不是这里丢分,就是那里丢分,基本都是算错丢的分。张雨轩的姐姐今年高考,成绩也非常不错,高中在深中就读,张雨轩是弟弟,头脑非常灵活,领悟能力特别强,目前读初一。妈妈是想,他做作业又快,时间多,可以让他多刷题,减少错误,拿高分。这样一个孩子,是个很好的苗子,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的长远规划,如果不注重长远规划,他应该可以上211,但做出合适的规划,并执行,他上985绝对没问题,甚至可以上到更好的学校。
我们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孩子,而不是抓住眼前的一些小问题。现在学校再加上辅导机构的练习题,这个量已经可以了,成绩要提高可以让孩子去复习巩固整理。另外这个孩子的成绩也不错了,有90多分,如果每天让他反复训练题目,错误率是减少了,但他的学习兴趣估计也被磨灭了。
对于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可以引导孩子读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籍,不要仅限于历史,文学这两类。数学方面可以读一读,张景中院士的《好玩的数学》,英国伊凡*莫斯科维奇的《迷人的数学》 ,韩雪涛《数学悖论和三大危机》,这本书的序就是张景中院士做的,顾森的《思考的乐趣》《浴缸里的惊叹》等等,有很多专业性强的书籍都是适合小学初中高中生去阅读的,像生物、医学、物理、化学都有相关的书籍,而且很有趣。文科方面可以读的书那就更多了,我们去年5月20日开的分享会,主题就是“阅读”,当时我们推荐了各类书籍,涵盖地理、人文、历史、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
4、兴趣特长的规划:
孩子对绘画,音乐,都要有个大概的了解,男孩女孩都要有一种擅长的体育运动。其它兴趣可以重点培养某一种,坚持下来。从小学或更早一直坚持到高二。
为什么说要让孩子对绘画,音乐有所了解呢?
我觉得孩子可以不擅长,但必须要有绘画音乐的素养。让孩子慢慢学会欣赏、感受,提升孩子的审美。绘画和音乐是人类最早的也是最自然的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它们先于人类语言。孩子有很多情绪,没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但相应情绪的绘画和音乐却可以让孩子产生共鸣,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有研究表明,音乐和美术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提升创造力。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让学生弹钢琴能提高他们学习复杂的数学理论的能力。而提升孩子的气质、自信,这更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每个孩子至少有一项擅长的体育运动呢?
健康的体魄,是孩子幸福的基础。引导孩子爱上一项体育运动,每周有固定的运动时间,孩子一定会受益终生的。体育锻炼还能塑造孩子的性格,让孩子更阳光、坚毅。同时体育运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情绪释放方式,这比电游,喝酒强多了。有些孩子的气质,特别是男孩子,有点阴柔,这类男孩子就更需有体育运动的训练了。
为什么要坚持一项兴趣达十几年?
如果孩子能够成功坚持一项兴趣达十几年,让孩子认识到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在坚持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方的困难,最后他都克服下来了,让孩子认识到一个项目他可以坚持十几年,成年后,其它有困难的事情,孩子也不会轻言放弃。因为在他成长的时候,他已成功过一次,也因为坚持收获过。
可能家长会想,学习这么辛苦,哪有时间,特别是初二到高三的孩子,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但我知道的孩子,像上面提到过的黄安安,骆言他们成绩都非常优秀,高考也考得很好,他们从初中开始一直有打羽毛球,安安一直在学绘画,骆言有自己的兴趣谱曲。他们有时间,我想我们的孩子也是有时间的,可能咱们的孩子在发呆,或在玩电子游戏,而有些孩子利用这个时间在培养兴趣,只要不是毕业班的孩子,一周一两个小时,完全是可以抽出来的。我们或许还会想,那是因为这些孩子学有余力,但让大家失望的是安安的接受能力绝对不算好的,还算比较慢的孩子,她高考数学有129分。所以,在我看来时间、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兴趣培养是不矛盾的。
5、人生成长的规划:
主要是指对人生各阶段的认识,对世界、自我、金钱、知识的认识。
《知识是甜蜜的》---犹太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写道: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在很小时就向他们灌输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学习精神。父母一般会这样问孩子:假如有一天咱们的房子被烧毁,你会带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钱或钻石,母亲则会进一步问:有一件宝贝比金钱和钻石更重要,而且更容易携带,那是什么呢?孩子要是答不上来,母亲就会说:这件宝贝就是你聪明的大脑,它不仅容易携带,而且会终身陪伴你。正因如此,犹太人从小就懂得智慧的重要性。犹太人有一本叫《塔木德》的书,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
家长互动:看过的可以举一下手,谈谈对这本书的看法。
在犹太民族,一个人学完一卷《塔木德》,便认为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往往要请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一番。我们可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它涉及的内容让我们觉得不可思异。
如何给孩子做长期教育成长规划 如何给孩子做长期教育成长规划 如何给孩子做长期教育成长规划 如何给孩子做长期教育成长规划它包含人与自己、他人、家庭、社会、法律、道德的各层关系,语言通俗易懂,很多都是以小故事的形式展现的,简洁却深刻。学校和家庭对这本书的重视,让孩子早早就形成了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世观、金钱观。他们在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已有思辨能力,有头脑有辩别能力的人自然更容易成才。
我们不要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不用跟孩子说清楚,说了他们也不懂。孩子有疑问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深入思考,陪伴孩子思想上的成长,让孩子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辩习惯。比如,我家孩子在读
历史时,发现古时候农民伯伯要交税,就问我现在要不要。我解释了,为什么老百姓要交税,顺便跟他们说了中国现在的政策,也告诉孩子现在他们上学都是免费的,老师工资是政府发的。我就问他们:国家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在你们身上。他们回答:是想让我们变成人才。我说:是的。所以我们长大就要帮助他人,帮助国家发展,如果你们还想知道更多国家的钱怎么来的,可以看看《资本论》和《国富论》这两本书,这些经典的书都有少儿版的,里面会有很多小故事,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这些书,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孩子都可以阅读。
如何给孩子做长期教育成长规划如何给孩子做长期教育成长规划
可以这样说,孩子基本的价值观的建立,主要融入在平时的交流中。在看到一些现象时,家庭成员在吃饭、散步时讨论,各抒己见,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找资料整理,再论证他自己的观点。不要觉得这些,我家孩子做不到,每个孩子都可以,只是因为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
总而言之
1、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收获有时,静待花开。
2、自然,不刻意。最好的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
3、家长们的自我成长,是孩子优秀的源泉。老师和家长都要做一股活泉,源
源地断地汲取新的营养,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如何给孩子做长期教育成长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