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人生格局的修炼散文

品味《道德经》之七十

2019-01-31  本文已影响35人  刘法欣
品味《道德经》之七十

品味《道德经》之七 十

【原文】

吾 言 甚 易 知 , 甚 易 行 。天 下 莫 能 知 , 莫 能 行 。言 有 宗 , 事 有 君 。夫 唯 无 知 , 是 以 不 我 知 。知 我 者 希 , 则 我 者 贵 。是 以 圣 人 被 褐 而 怀 玉 。

【大意解读】

吾 言 甚 易 知 , 甚 易 行 。天 下 莫 能 知 , 莫 能 行 。

        我说的道理很容易了解,很容易践行,天下却没有人能了解,没有人去践行。

言 有 宗 , 事 有 君 。

        我所说的话有根本依据,做事也有根本指导。

夫 唯 无 知 , 是 以 不 我 知 。知 我 者 希 , 则 我 者 贵 。是 以 圣 人 被 褐 而 怀 玉 。

        正因为人们无知,所以才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少,学着我去做的人更少。这是因为,圣人外表粗俗而内心宝贵。

【读后略议】

        为什么易知易行?因为老子所说的东西人人具足,个个不无,不学就会,夜夜与之共眠,天天和它共起,须臾未尝离开过,说到底,它就是人们自己知自己,自己做自己,所以易知易行。

        为什么莫能知,莫能行?习气使然。比如所谓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人们原本的模样、德行、做派,但是,由于后天接受来的盲目勇敢、铺张、造作、争强斗狠等等东西,形成惯性,习以为常,人们就把本来宝贵的东西忘记了,覆盖了。

        这里说的“自己”,是人之本性,并非诸多学习身心灵课程后的人喜欢挂在口头上的“自己”。

        老子的感叹,何尝不是向人们发出回归大道质朴本性的呼唤。

品味《道德经》之七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