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助二帝,仁宣之治或非偶然:是何等人物,可称女中尧舜?
作者:史遇春
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农历八月,朱高炽登基,是为明仁宗。
本年农历十月初八日,皇帝朱高炽册封张氏为皇后。
张氏被立为皇后之后,对于朝廷内外的政事,她完全知晓。
猜想,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张氏就已经开始注意国家管理的事务,并且私下协助皇帝对政务进行决断和处理了。
在位不足一年,朱高炽即猝死。
随后,朱瞻基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即位,是为明宣宗。
朱瞻基登基之后,尊母亲张氏为皇太后。
朱瞻基执掌政柄的宣德初期,对于军国大事的议定,皇帝大都会禀告皇太后,听取皇太后的意见之后,再进行裁决。
这一时期,海内安宁,天下太平。
当日,皇帝朱瞻基对于母亲皇太后张氏,其在宫内,则侍奉日常起居;其外出时,则侍奉游赏宴乐。
那时,四面八方对朝廷有所上贡献纳,即便是很微小的东西,皇帝都要先上进给皇太后。
两宫的母慈子孝,其声明是传闻天下的。
明宣宗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皇太后出游西苑。
何为西苑?
西苑位於北平旧皇城西华门西,本为金朝的离宫,元、明、清诸代递加修缮,明、清时在大内之西,故称为“西苑”,内有太液池、琼华岛、广寒殿诸名胜。
此次太后出游,皇后与皇妃陪侍;皇帝亲自扶着太后的乘舆一同登临万岁山。
什么是万岁山?
万岁山,即北京景山,明成祖永乐年间修建皇宫时,根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星宿的说法,认为北面玄武位置必须有山,于是,便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积此山,成为大内“镇山”,取名万岁山。
其间,皇帝向太后奉酒致敬,祝颂太后长寿,还向太后献诗以称扬其的高德。
又过了一年之后,皇太后前往拜谒长陵和献陵。
长陵为明成祖朱棣陵寝;
献陵为明仁宗朱高炽陵寝。
这一次皇太后谒陵,皇帝朱瞻基随往。
一路上,皇帝佩戴弓箭,骑马在前,亲自导引。遇到有河,需要过桥时,皇帝都会下马,扶着太后的车辇通过。
当时,近畿民众,夹道迎拜,举首观望;陵寝周边的住户,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全都山呼拜迎。
面对如此场景,太后曾回过头来,对皇帝说道:
“百姓拥戴君主,是因为君主能够让他们乐业安居,皇帝应当对此再思、三思!”
等待谒陵归还,经过农家,太后还召来年老的妇人,向她询问赖以生存的活计。询问完毕,太后还赐予老妇钞币。有人献来蔬食酒浆,太后还拿来赐予皇帝,说:
“这是农家的味道,你也尝尝。”
扈从谒陵的英国公张辅、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请求在行殿拜见太后。太后召见了他们,并对他们表达了慰劳之意,太后还对他们说:
“你们都是先朝的旧臣,一定要努力辅佐嗣位的新君啊!”
有一天,皇帝朱瞻基在召见杨士奇时对他说是:
“皇太后在谒陵回来之后,曾经说到,你们这些人,处理政务很是熟习。太后说,张辅虽然是武臣,但是他通达大义;蹇义为人厚重小心,因思虑过多而稍嫌优柔寡断;您有担当,为人正直,说起话来,绝不避情,不惧触忤,就是因为这样,先帝虽然多次对您的论议很不高兴,但是,最终还是按照您的建议处理政务,这主要是因为,您的建议不会败事。还有三件事情的处理,当日先帝一直后悔没有听从您的意见。”
另外,皇太后对于自己娘家的亲人,她要求非常严格。即便是她的弟弟张升非常淳厚谨慎,太后仍然不容许他参与讨论议定国家的政事。
(本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