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的房子只造不住
专家慧眼啊,注意到一个事实:农村盖了大量房子,却闲置不住。所以专家建议,放开户籍管理,将农民市民化,加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到城市里买房或租房住,有利于拉动消费,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
其实每位农民也都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最理想的是,城里1套房子,在城里工作有落脚地;农村1套,万一在城里生活不下去时,还有个退路,回家有住房,还有一亩三分地,不至于饿死。也不排除一些中产,城里有舒适的住宅,有能力对农村的老宅又翻修,装修成乡村别墅,供自己节假日休闲时使用,平常就空关着。
当收入不足以支撑起这种理想模式,会退而求其次,在工作所在地买不了房子,房子太贵又限购,会回家乡所在的省城买房,省城买不起,就到地级市乃至于县城买。
经过仔细盘算都买不起,就会考虑在老家重新翻盖新房,把打工多年的积蓄花在盖房上,让一家老小能住得宽敞些。特别有男孩的家庭,势必考虑到儿子的婚房,房子就盖得高大敞亮。结果孩子大了,考上了大学,在城里就业,还得勒紧裤腰带为孩子攒首付,农村的房子则留着自己养老,那是自己的老窝。
前些年,老家的很多亲戚见面都互相问,在城里买房了吗?他们出来打工早,加上征地拆迁款,都在省城楼市疯涨之前,买了房子。买得晚的,也在机场旁边工业开发区买了商品房,地铁开通后,距省城也只有50多公里。
国人对房子有固有的情结,住要住自己的房子,哪怕是当房奴。像专家建议的,放开户籍管理,收入高的农民就会考虑在城里买房,但凡能负担得起,凭缴纳的社保关系也早就买了,谁不想在城里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呢?
国人最向往的是安居乐业,如果家乡附近就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如果种一亩三分地就能过上农民想要的生活,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呢?
不过,专家所说的,一定范围放开户籍管理,确实是加速城市化的重要措施。发达国家像日本实行的就是人口登记制度,人来了,到行政部门登记,加入当地国民医保,人走了,再注销。这种登记制度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有无实行的可能性,值得探讨。
另外,专家是否把研究方向向怎样加大农民社会保障,怎样缩小养老待遇差距倾斜,只有大多数人没有了后顾之忧,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才敢花钱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