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书
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我指的是读书,不是考试,也是迷茫了很久,读了几百本书,现在每年尽可能保持50本以上各种体裁书读,读的多,慢慢领悟,有一天,就会顿悟。
现在碎片化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完整的读书已经不容易了,很多人去听书,听别人去拆解书,精简后灌输给你,然后自己得意的发扣扣空间:一年读了200本书。
如果这也叫读书,我一年能读1000本,汪涵说他要读书的时候,泡茶,焚香,一个人完全不受打扰地读。
每天读书,晚上一个人,打开纸质书,拿起笔,读的很慢,有时候一页要读两天,反复的看,重点标注下,手机静音,有好的段落赶快标记,读着有了感悟就抬起头来思考,然后再回到书上,有了写作的灵感,赶快手机记录下来,因为很快会忘。
有一类书,可以推荐读,就是各种人物传记尤其是自传,比如《毛泽东传记》、《李敖回忆录》等,如果你只是听书的话,不可能知道这样的人物是如何思想逐步变化,如何成为一个人物的,我们读书目的不是也要成为人物,至少,即使是个普通人,不要平庸地一直过日子吧,如果普通人还能做出不普通的事,能够几十年后回首时,不再因回忆而痛苦,我们曾经努力过,取得成就了,没有什么成就,过着平凡的生活,知道人生的意义,也很好。
读书,是书面上的知识,光读书,可能会读傻了,好多研究生,博士生已经脱离了社会,要智慧,除了读万卷书,还需要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去读人,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即使这样,还不够,还需要去做事,做的过程中结合书,人,事,去思考,直到有一天你会突然开窍了,开窍后继续经历,慢慢活的通透。
人和人思维的差异是巨大的,有的人三四十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有人却能二十来岁就能,而有的人到老也没有明白。
人生的意义不是最终结果如何,而是,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没有完全达到,努力了,就不后悔;也有人三四十就看透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完美,因为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定型了,那就这么过吧。
读书,就是和智者对话,他们拥有了深刻的思想,用一手感悟讲给你听,读路遥《平凡的世界三部曲》,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欲发有价值,那种心灵的震撼是久久无法平静的;读王小波的《青铜、白银时代》等和各类杂文,读完了你会感慨这个人怎么这么深邃,他超越了同时代的人,每几年鲁迅所有系列会重复一遍,仔细想想,这写的人性完全是现在社会的;读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所有投资书,只要看懂这一本就能够让你可以生活富足……
读书,不一定会让你变得一定智慧,但能够不让你那么笨,那么愚蠢。
但凡读的够多,思考够多,都不会象有的NBA球星,香港明星那样,退役退休后生活困苦,或者象有些拆迁暴发户一样,挥霍殆尽,悲惨无着。
暴富,有时候反而是一种灾难,因为,思维上根本没有准备好,接不住。
读书,提升思维,见人,见事,拓宽认知,加深见识,都是一体的。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懒。
懒是一切根源。懒得思考,懒得行动。
借口。
借口是人之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