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读书随感

顺天应人,文理归治---读《自私的基因》

2017-02-15  本文已影响163人  微尘悦读

写于20170214

    《自私的基因》是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写就的关于进化的书,40年来被翻译成25种语言,堪称经典。说起进化论,绝大多数人会立马想到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也和许多人一样认为“物竞”就是物种间的竞争,从未考虑过这个观点的其他可能性,《自私的基因》给我了一个新的视角:相互竞争的“物”,不一定是物种,还可以是个体或者基因;生存,也不一定是指个体或物种的存亡,还可以是基因的延续。总之,“天”无所不包。可以小到一个基因,也可以大到一个种族。在1976年,道金斯才35岁,相较于达尔文,算是无名小辈,但其敢于挑战权威,以更加细致入微的视角来探究进化论,确是后生可畏。

顺天应人,文理归治---读《自私的基因》

     客观来讲,这本《自私的基因》不容易读懂,对于太专业的内容我也是略过的,但这丝毫不影响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收获。道金斯思路清晰,文字幽默易懂,把复杂的生物学专业问题描述得趣味盎然,极大的扩充了我的想象力和视野。我喜欢读一些我的知识圈以外的新东西,对于新的领域,带着问题去探究收效会更多一些。结合着我的思考谈谈体会。

顺天应人,文理归治---读《自私的基因》

     一、真的“生而有命”吗?

      我2月6日开始阅读《自私的基因》时,刚好看到美国格雷尔公司发布了一则新闻,声称可以通过分析血液里的DNA来筛查癌症。我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不断给我们惊喜。难过的是基因决定了生命的长度,而我们却无能为力。

     论语有句名言“生而有命,富贵在天”,虽然这只是孔子弟子子夏开导司马牛的导语,但宿命论者往往断章取义,连贝克汉姆都把这句话纹在身上,可见其传播之广。《自私的基因》从基因进化的角度强化了“生而有命”的思想。就如格雷尔公司的发现,人一辈子会患何种病较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基因。

     道金斯在该书介绍里提到“一个教师写信责备我,因为一个学生读完书后含泪找到他,说这本书使她的生命变的空虚而无意义…”。某读者也谈到:“我一直苦苦追寻自由,到头来却像是个提线木偶。对于本就觉得生活无趣的我,这无疑像是一剂毒药,已经打入我的观念中,不知何时会发生作用,放弃和基因的对抗,认同我被赋予的终极意义,彻底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这只是一本书而已,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正是因为道金斯太直白的揭露了这个世界的真相,而神创论在道金斯面前瞬间被碾作尘土。

     《自私的基因》从基因演化角度深入分析了生物形成的过程。人与其他生物一样,基因在我们出生时就确定了, 身体只是基因的一处驿站而已,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停留后再前往下一处驿站。《星球大战》让我们反思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殊不知我们人类其实也只是基因建造的机器人,所有人在生命的开始就已注定了最终的结局。

      从科学演进的角度看,最基础的是物理学,然后发展出生物学,研究遗传等进化理论,而后发展出社会学,但无论何种学科,发展至极点便会达到哲学的高度。易经作为“群经之源”,是站在哲学顶端的,其精髓便是“顺天应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常言道:五十知天命,天命即为天地运行的规律,易经在“知天命”方面有着神奇的力量,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人生而有命”。我个人认为,如果用喜马拉雅山来作比喻的话,基因进化论好比山脚下的基石,而易经是漂浮在珠穆朗玛峰上的云彩。

     如果“生而有命”是真相的话,我们就听天由命吗?当然不是,命与运是分离的,运不是读这本书讨论的重点。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命,但却可以改变运,始终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二、人之初,性本恶吗?

     从小读《三字经》的时候,都被告知,人之初,性本善。本书从基因角度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观点。道金斯认为,人的本能注定是自私自利的。看似我们所有无私的举动都掺杂着自私的动机。基因的自私性注定了生物或种群的本能是趋利避害。道金斯举了大量的案例,比如蜜鸟会想方设法把初生的兄弟姐妹啄死,小布谷鸟一出生就会把其他鸟蛋推出巢外摔碎,这些匪夷所思的生物现象都是生物自私性的体现

     对于人类,生物自私性是一样,但不好以具体案例为推演,其社会性倒可以从经济学角度来管窥一二。古典经济学里的的“经济人假设”淋漓尽致的勾画出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作为经济主体,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当然,经济人假设是以市场为前提的。如果说经济学只能诠释人类自私的社会性时,道金斯的独到之处就更为凸显。他独辟蹊径地提出:所有生物包括人类的自私都是基因选择的结果,人类所有自私的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而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出现的文明都只是进化过程中的副产品。道金斯的思想也侧面印证了郑也夫在《文明是副产品》中的观点。就如人类之所以会选择外婚制度,也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内部群体稳定,而乱伦的分支无法存续下去也使得“外婚选择”的基因越来越强大,从而带来后代体质上的优势。

      古往今来,大道同归。许多事物在冥冥中是共通,超越了时空。比如“基因”多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传递下去,“基因”是英文“gene”翻译过来的,无论“gene”的英文发音还是“jiyin”的中文发音都与“精”的发音很类似,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偶合,还是冥冥中的安排不得而知。但对于性恶论,中国哲人荀子肯定想不到的是,他认为的“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会在2300余年后被道金斯用科学来做具体而全面的解析。

        三、共产主义能实现吗?

      这是个不易探究的问题。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但道金斯却釜底抽薪,从生物的最底层给我们揭示了人类自私的一面。自私的人类如何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错了吗?

     有时往往是这样,想法越多越纠结。幸好,道金斯也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的发展创新。我看的版本是《自私的基因》的30周年纪念版,比之前的版本增加了两章,这两章也是道金斯在三十年来理论的新发展,富有创造性的提出了类基因“meme”(中文名“觅母”)的概念。这是模仿基因提出的新概念,从类似于基因竞争的角度看待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个提法是道金斯的独创,真的非常佩服他的思路和眼界。文明是什么,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精神财富和发明创造。在精神财富层面,文明包含三个要素:哲学、宗教和艺术。显而易见,文明具有典型的类基因性,我们可以通过教化、传播将知识、思想、理念散布到社会各类之中,比如三大宗教的传播。

      在文明的类基因性的作用方面,不得不感叹荀子的智慧及与道金斯的不谋而合。我甚至怀疑道金斯是不是受荀子思想的启发。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正是因为人性本恶,我们才需要用道德、宗教、法制来束缚人心,否则即达到老子的“无为之治”。基因之所以是双螺旋的结构,我想也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螺旋上升的结果。文明的类基因性也是这样,为了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出相应的文明,但文明也是在与人性对抗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且逐步的趋向稳定的结构。

     试想,如果没有文明,没有法律与道德,没有政府与组织,我们的社会生活便会立即土崩瓦解,退回到远古时代。自私的基因注定了人类要发展出趋向于文明、更加和平稳定、更加注重个人自由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或许真的是有可能实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