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习自传】来进行每日总结
为什么要进行每日总结?
从最初简单的睡前回想到用十分制量化打分评估到用成就感、幸福感、今日感悟、进步以及不足这样结构化方式积累每日感受再到前期开始的每日挑选一个核心点撰写千字文,每日总结是2015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一个习惯。
回想起刚刚开始每日总结的时候,是因为不肯轻易放过自己就这么睡过去而度过一天,之后在总结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式,逐渐地可以用来感受进步、发现不足以及自我认知。
每日总结的坚持过程其实不易,偶尔的疲惫和劳累是最大的敌人。期间德鲁克老爷子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看到这一方式的巨大价值:
德鲁克:如何自我管理并规划职业生涯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 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回馈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对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工程师、会计师还是市场研究人员,都容易从直觉上去理解他们。这令我大感意外。它还使我看到,我其实与那些涉猎广泛的通才没有什么共鸣。
回馈分析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早在14世纪,这种方法由一个原本会永远默默无闻的德国神学家发明,大约150年后被法国神学家约翰·加尔文和西班牙神学家圣依纳爵分别采用。他们都把这种方法用于其信徒的修行。事实上,回馈分析法使他们的信徒养成了一种始终注重实际表现和结果的习惯,这也是他们创立的教派——加尔文教会和耶稣会——能够主宰欧洲长达30年的原因。 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两三年),发现自己的长处——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没有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同时,你也将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别强。最后,你还将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长,做不出成绩来。
为什么要从每日总结调整到撰写【学习自传】
在本质上两者都是一种对自己的反思和分析,但是【学习自传】是一个有着自己成体系的方法论的工具,调整行为的命名可以让自己刻意去接受新的方式来对自己进行反思。同时,也有助于我将长期每日总结过程当中的经验结合学习自传的方法,创造自己独特的学习自传。
同时,对一个行为的命名很重要,因为在每一次做的时候就会启动一次潜意识。【自传】这两个字比【总结】给人以神圣感以及使命感,让人不自觉地进入到认真的状态,毕竟这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生呀。
学习自传怎样写
Oliver Ding:你的2015余额不足,写份《学习自传》来充值
什么是学习自传?
职业自传(career autobiography)是一个由个体自己撰写的叙事文本,由个体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和职业生涯,从讲述自己的故事中回顾职业发展的内在模式,反省自己在每个生涯发展阶段如何与外界互动。
学习自传(learning autobiography)是Oliver Ding借鉴职业自传(career autobiography)发展而来的一个学习研究工具。他的假设是:如果职业自传能够帮助个体和职业咨询师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职业发展,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好的参考,那么类似的学习自传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对于终身学习者个体而言,学习自传这个工具会起到长周期反省的作用,帮助个体更好地审视内在学习动机,考察外在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自我如何采取行动,这对于未来个体的学习策略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如果不同背景、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学习者能够撰写个体学习自传,公开分享,或者私下分享给学习研究社群,那么,这些个人的学习自传无疑是宝贵的学习研究资产。
学习自传的写作模式类似于职业自传,只是侧重点会放在考察与学习有关的事件。对于成年学习者而言,学习、职业生涯和自我发展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学习自传对于职业规划也具有参考意义。换句话说,职业自传和学习自传都是个人自传的不同版本。
学习自传需要深究自己行动的动机探寻心中真实需求,比较预期以及结果之间的差异发掘内在外在的障碍,记录与世界和人际之间的互动增加洞察。整个过程,如同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过一遍人生。
可以参考【学习自传】文章:
【讲故事】流窜了5所美国大学的小白鼠
我的复杂性探索之旅
七年之痒
MaD的三年: 从鸡血少女到普通青年
一个没恒心没耐性的懒虫是如何学习的?
在联合国妇女署实习的时候,我学到了什么?
loser感就像大姨妈,一年总会来几次?|废柴loser
学习自传写作Tips
前一阵我鼓励一位朋友撰写学习自传,然后为她撰写的草稿提了一些修改建议。如果你准备撰写自己的学习自传,这些建议也可以给你一些启迪。
三圈文氏图.jpg
1.组块形式
尝试一下另外一种组块形式,把整个学习自传的主题挖掘得再深入一下。目前的组块形式停留在技能知识层面的学习,局限了深层次的意义探究。
建议做法:在白纸上或者小卡片上写下关键词,勾画线索,然后从中看见事件的关联,慢慢回忆更多的细节。把大量的卡片整理之后,运用三圈文氏图来整理线索,归纳为三个大类,然后思考最中间的交集是什么。
2.重要线索
你的学习模式有一点与众不同,你频繁地[XXX某种行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线索,你需要给一定篇幅来描述这条线索。另外,你参与[YY]社区的故事也很奇特,这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为避免泄露个人隐私,我隐藏一些信息)。
3.内容范畴
目前的叙事停留在技能知识层面的学习,建议扩展到体验驱动的学习。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因此,每个人的学习体验都是不同的。人们如何从这些不同的体验中领悟到自己的成长,这才是学习自传的重要意义。
例如,你的如下事件,都可以继续展开来讲述:事件A,事件B,事件C,事件D。
4.主题挖掘
你的主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例如:
对[ZZZ]观念的认知的过程,好奇,新鲜,尝试,实践,反思,整个过程
从AA到BB,从BB到AA的过程,阅读视野/[YY]社群经历
导师与学友,社群。这些如何反映在你的经历中,对你的学习成长起到哪些帮助
5.心理对照
一些阶段性的变化,一些重要的场景,把自己之前、之后的心理思考叙述出来,这样对照一下,可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成长。撰写学习自传,就是和过去不同阶段的自我对话。这也是练习[反省心智]的一种方法。
6.人生定格
学习自传也是一个叙事文本,也要让读者阅读得津津有味。例如,抓住一些重要的场景,把这些人生定格详细地描述出来。这样,整个自传的生动性就加强许多。
7. 能力翻倍原则——给自己一个可以经过努力的挑战,这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获得正面的反馈,经过几次训练,进步就会很快。
1不设定外部牛人或者学友为标杆,而是设定过去的自己作为参考
2 任何技能的学习,找出自己在该技能上的最好表现,最好有数据
3 设定一个学习期限,以史上最好数据为参照,根据具体技能耳钉,乘以一个系数,1.5倍或者2倍
8. 知识学习与心智成长并重在撰写学习自传时,具体的一门门课程的学习,一项项技能的学习,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这些可以归类为外在的【知识学习】,回顾它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也可以反衬出外界学习生态的情况,这些都很好。除了【知识学习】,内在的【心智成长】也是学习自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两部分搭配起来,才更全面完整。
9.关键转折心智成长比较难以描述,我在开发一些辅助模板,例如【关键转折】可以看成一个小模板。对于留学又海归的朋友,关键转折非常明显,离开母国,到海外,从一种教育制度切换到另外一种教育制度,接受知识的熏陶和文化的洗礼。同样,留学之后,从海外回到母国,带着新文化新思潮,重新融入母国的生活形态。这又是一种转折。描述这样的转折过程中,自己怎么承受变化,如何习得与新鲜环境互动的能力,这些都可以看出心智成长过程。又如职业变化阶段,从稳定的工作状态切换到探索方向、选择路径的不确定状态,经历一段时间焦虑与茫然之后,再次返回到稳定的工作状态。这样的心路历程是怎么过来的,叙述这样的关键转折也非常有价值。范例:《专家型妈妈也焦虑,她怎样「逃离」压力?》by 郭歆这篇文章虽然谈的是育儿/妈妈,也可以看成关键转折时期的心智成长。如何放下一些预设的观念,如何拥抱变化,如何逐步在外界帮助下建立新的观念与行为模式。
10.重要创想关于心智成长的叙述,还可以使用【重要创想】这个小模板,记录和回顾哪些观念对你带来很大的影响。真实地记录下它们是如何与我们共鸣,如何进入我们的大脑,如何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为。然后,可以检视这些观念是否需要修正。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年终总结】2015年哪三个新观念(ideas)对你影响深远?(http://joinwee.com/discuss/298/)》。它说的是年终总结,三个观念。如果你写跨度超越一年的学习自传,可以先列个重要创想清单,然后逐一叙述。例如,如果你读了某人的所有的图书,相比这位作者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对你带来很大影响,那么,在学习自传中,就需要拿出一个章节来详细叙述这个过程和影响。
11.学习部落《个人学习自传》这篇微课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写作模板。它提出了【学友、导师、社群和社会化学习活动】这几个要素,可以详细花一些篇幅讨论在每个学习阶段、每个关键转折时期,学友、导师和社群起到的作用。他们、她们是谁,你和这些人如何交往,他们带给你的帮助和启迪是什么。你参加或发起了哪些社会化学习活动,过程和收获是怎么样的。
12.能力翻倍撰写学习自传也是在训练写作。如果平时没有写作和记录,撰写博客的习惯,那么在撰写学习自传时,会遇到内容庞杂、信息量大的挑战。这时我建议采用【能力翻倍】的小工具,看看自己到目前为止写过的最长的单一文本有多长,把学习自传的篇幅设定为这个长度的至少1.5倍。
如果经常写博客或学习笔记,那么就积累了很多素材。很容易超出这个篇幅。这时,不必在于篇幅限制,能写多长就写多长,不要限制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