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文集(三江汇)

乡思絮语:风雨灵桥 家的归途

2017-11-21  本文已影响5人  硅胶柒
    风雨灵桥 家的归途       

       江南多水,桥自然不在少数。架河、跨江,连着家的桥仿佛是一种归宿的记忆,深深扎根于每一个水乡子弟的的血脉中、基因里,那是一种浑然天成的依恋,是莫名自已的乡愁,是质朴勤劳的颂歌。

       宁波有座特别的桥

       灵桥是他的大名,但阿拉老底子宁波人都亲切地叫他“老江桥”,老江桥的"老"可以追溯的年头早在唐朝,只不过那时还是木造浮桥。传说刚刚建造时,由于奉化江水深流急,桥基老是打不牢。正当人们一筹莫展之际,一场暴雨不期而降,雨后出现一道虹,七彩辉映,经久不散,桥工们心领神会,当即照着虹的位置下桩,结果桥桩很快打成,桥就造起,于是取名“灵显(现)桥”,简称灵桥。

        灵桥的前世今生

        现在钢铁之躯的灵桥年纪其实也不小,在我80多岁老外婆的记忆里,她小时候桥就已经在那里了。作为中国第一座有中国工程师参与设计的单孔钢梁环形桥,灵桥承载了太多甬人子弟的思乡情深。灵桥全长132米,跨度97.5米,1936年建成,是现存浙江省内较早的少数现代工程技术桥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相传原本木质的浮桥全靠船体承负桥身重量,随潮汐涨落上下起伏,行走其上,极不稳固,如遇台风暴雨或是大潮汛,就有舟覆人溺的危险。1926年8月,就曾发生40多人遇难的惨剧。1931年,由旅沪甬商发起,集资兴建钢结构桥。上海工部局英籍工程师詹姆森、新仁记营造厂工程师竺泉通勘查设计,德国西门子公司总承包。虽说是外国公司承包,但其中倾注了中国建桥人的心血,因为那是寄托游子对家沉甸甸的眷恋。

       血脉之联

        如今,经历了数场战火洗礼、岁月沉淀,以及重修后的灵桥依然矗立在奉化江之上。桥身通体银白,颗颗铆钉犹如点点繁星,线条简明流畅,造型壮丽挺拔,犹如一道长虹横空出世。电影《赛德克 巴莱》有一个场景时常让人动容,就是故去的赛德克族族人整齐地簇拥着,面带微笑、身着戎装、唱着歌谣,踏着彩虹桥与祖先相会。这些神话传说寄托了人们对亲人的不舍和对家的眷恋,而旅居各地的宁波帮又何尝不是带着那份对故乡的深情,纵使千山万水也无法割舍。“王宽诚、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包玉书、赵安中……”这一个个名字,连接着的是一段段对故乡的牵挂,对甬城的无私奉献,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座桥,犹如眼前的灵桥一样,那是连接阿拉宁波人血脉的基因,永远无法割舍,一座永远连着你我回家归途的彩虹之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