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成了富二代——忆曾经奔走在致富路上的我的父亲
每一个人都是复杂多面的,不能简单的用单一的特性来总结和概括某个人,父亲也不例外。父亲父母早亡,膝下子女四人,二子二女;是个地道的农民,共产党员,性格时而暴躁时而温和,胆子时大时小,古板而倔强,严格和慈爱的结合体,是个不容人反驳的大家长。父亲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父亲头脑灵活,点子也多!年轻时候时刻都想着能发家致富,也为此做出过很多尝试。但因为没有坚持到底,所以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了!
养殖业尝试过养蜂、养鸭子。父亲养蜂很偶然,源于某天家里突然跑来一窝蜜蜂,父亲说来都来了干脆就留下,于是自己尝试着当起了养蜂人。因为对养蜂没什么经验,有蜜了也不知道取,无花可采的季节也不知道给蜜蜂喂点什么,所以那窝蜜蜂在我家过了一冬把自己采的蜜都吃光了之后就飞走了。父亲除了在脸上留下了几个被蜜蜂蛰的大包外什么也没落下。
养鸭子应该算成功了一半吧。突然有一天,父亲宣布要养鸭子,家里就多了一百多只小鸭,父亲对这群鸭子非常重视,鸭子事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他甚至一度丢掉地里的农活,专心专意的只侍弄鸭子。田里谷子收割的季节,邻近村里的水田里总能看见我家鸭子的身影,地里玉米小麦收完码垛后,地里也总能看见我家鸭子追赶着四处乱蹦的蟋蟀和随处掉落的麦穗;鸭群后面是父亲挥舞着竹竿吆喝鸭子喜悦的身影。用父亲的话说,他要打造真正的放养鸭蛋,绝不圈养不喂饲料。我很佩服父亲的前瞻性,那么早就有质量和口碑意识。
直到鸭子下蛋之前父亲都是乐呵呵的天天梦想着数钞票。后来鸭子开始下蛋了,问题也来了。每天打开鸭圈就能捡到成堆的白花花中混合着鸭粪的鸭蛋,全家都高兴坏了。乡下交通非常不便,鸭蛋越多销路越是问题,小场镇农贸市场上到处都是农民自己饲养的粮食鸭蛋在售卖,我家大量的鸭蛋在小场镇上根本没有竞争力,鸭蛋滞销了。父亲只考虑了怎么养没考虑怎么销!因为鸭蛋滞销,父亲把刚下蛋的鸭子全卖了,我家的养鸭大计告一段落,四舍五入养鸭子算成功了一半。
鸭群在我和我弟的童年记忆中应该是很深刻的,因为一到周末或者寒暑假,我们就会接过父亲手上吆鸭子的竹竿,赶着鸭群到邻近村子的水田或者旱地去放,邻近的乡亲都戏称我们是“小鸭倌”,我和我弟当时还对自己是“小鸭倌”挺骄傲的!
蜜蜂和鸭子相继养失败后,父亲并没有气馁,又打上了种植业的主意。我姨在龙泉驿,那边的水蜜桃和枇杷非常出名,个大而汁多,都是改良过的品种,能卖得起价。父亲从龙泉驿引进了良种桃子和枇杷苗,在我们家那些坡不算高的地里都种上了桃子和枇杷。
因为是我们那里第一个吃螃蟹的,水果上市后给家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接着父亲又种植了一大批枇杷幼苗,应该有上万株吧。父亲的创举吸引了当时镇上的领导们,他们想带动全镇的农民都发展枇杷,和父亲商量后愿意以2元一株的收购价格把这批苗子全买了,但前提是苗子必须再养大点,而且必须全部嫁接成良种,父亲欣然同意。当时也没什么维权意识,就那样口头上谈成了,也没签合同,没有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好写在纸上。导致后来父亲断然拒绝了邻镇政府买我家枇杷苗的请求后本镇也不要我家的树苗了,造成了经济损失而无法维权。
在等待镇上领导们来收购果苗的那段时间,我们全家都高兴坏了,每天都在计算着地里有多少苗子,一株苗卖两元的话能卖多少钱,期待着我家能成为万元户。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部分农民都还只有贷款,在当时存款能上万的人家那就是凤毛麟角,我们全家都梦想着能成为那些凤毛麟角中的一毛或者一角。
但是我们家最终没能成为梦想中的凤毛麟角。不知道是父亲命不该当富一代还是我们几姊妹没有当富二代的潜质,父亲和他的子女们都与富一代和富二代擦肩而过了。起因是后来镇上领导们亲自到龙泉驿去考察后决定到龙泉驿当地去买种苗不要我家的苗了,领导们就一句话的事情说不要就不要了。父亲一气之下把一万多株果苗全耕了,母亲拦都拦不住,我们几姊妹看着心痛坏了,那可都是钱啊,说没就没了。父亲是典型的大家长,一言堂,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父亲的观念里,面子比钱更重要。因为父亲的面子,我家的致富梦再一次以失败告终。
后来父亲再也没有为发财致富折腾了,只专心专意的管好自家的枇杷和水蜜桃,每次母亲摘下来的枇杷桃子按品质大小选好后父亲还要再甄选一次,他觉得不满意的一定会捡出来直接淘汰,或按低一些档次的价格售卖。用父亲的话说,都是自己地里出的,宁愿自己吃点亏都要得,绝不以次充好,做人要有品有信誉!
父亲一生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在要求自己,做事但求无愧于心!骨子里虽然有点小农意识,但也有浩然正气;固执倔强,但也能接受新事物;有主见但有时候也虎头蛇尾。父亲的致富之路虽然最终没能让自己成为一代富豪,但是他这种对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尝试的精神还是非常可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