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产妇逼到跳楼的,是这个社会吃人的“理所当然”

2017-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夜思无邪


这是她留在世间,最后的痕迹    2017.Sep.6

01

生孩子,究竟有多疼?

没生过的人,谁也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我没生过,但好在身边生过孩子的朋友不少。

问她们感受,差不多就是这四个字:疼死我了。

但对没生过的人,这四个字的参考度依然是零。

就好像没上过战场的人永远不知道打仗究竟要经历什么一样,没有生过孩子,你永远不能体会“疼死我了”到底是怎样一个程度。

陕西榆林,怀胎十月的马姓产妇,在进入待产室时也一定没有想到,生孩子,会是怎样的疼。

疼到让她宁可立刻死去——在两次下跪恳求剖腹产未果后,她爬上医院的窗台,一跃而下。

02

悲剧发生,家属和院方各执一词。

院方说,产妇因疼痛难忍,两次恳求家属做剖腹产,甚至下跪请求。医生也向家属建议剖腹产,但家属坚持顺产,最终导致悲剧。

死者的丈夫却称,自己主动告诉医生,如果妻子疼得厉害,就做剖腹产,但被医院拒绝,才导致妻子不堪忍受疼痛,跳楼自杀。

事实真相各执一词,但在网上,舆论风潮已是完全一边倒。

| 来源:新浪新闻热评 |

比起追究医院过失,大多数人已经认定,家属在撒谎。

他们做出判断理由,大致有二。

其一,常识。

根据常识,比起没有专业医学知识的家属,医院更了解这位产妇顺产的危险性,不太可能不顾产妇安危,执意要求其顺产。

而相反,产妇家属出于各种理由(最常见的是“对孩子好”)抗拒剖腹产的例子,每个人都多少见过听过。

其二,情感。

这其实更接近于一种假想性的推断。很多人,生过或是没生过孩子的,都会有这样的假想:假如是我,不会只是因为疼痛就作出如此极端的选择,一定还有其他导致她绝望的原因。

比起“医院冷血”,从一般人的情感经验来看,“亲人无情”或许更致命。

03

最新的进展,发生在凌晨时分。

涉事院方再发公告,回应质疑。而其中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从当时监控画面中提取的截图。

监控中,确实出现了两次产妇下跪的画面,时间相隔7分钟。

| 来源:榆林一院官方微博 |

第二张画面尤其清晰,下跪女子透过镜头的绝望,让人几乎不忍多看。

截图公布,舆论再次沸腾,但事件还远未盖棺定论。

其一,更多的真相,还需要完整的原始视频来揭示。

第二,院方提供了《护理记录单》,证明家属曾三次拒绝剖腹产;家属一方,也应给予提供证据的机会。

不过,舆论其实早已开始脱离这件事本身。

大概是因为,关于生孩子,关于两性在婚姻中的不平等,太多人有太多话要说。

| 截图来源:新浪微博@Lancy开到荼靡 |

有的是耳闻,有的是目睹,有的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04

世上还有什么比生孩子更疼?那或许就是这些来自“家属”的冷血与无情。

但我更想说,这其中的大多数,不仅是无情,更是无知。

我一个朋友,从凌晨2点开始阵痛,就被推进了待产室,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被推出产房,在里面整整待了23个小时。她跟我说,待产室,简直可以用“人间炼狱”来形容。

一张一张的床板依次排开,上面躺的都是光着身子、疼得嗷嗷叫的待产妇。所有人都自顾不暇,你忍着疼痛,也没有家人陪伴,更没有手机,能倚靠的只有自己。

也许你会问医生和护士不会来管产妇嘛?

呵呵,一个待产室里,少则4、5个,多则十几个产妇同时待产,时不时会有一个马上就要生、或者其他的什么突发情况。你觉着她们还会有耐心来安慰你不要紧张吗?

护士只会是偶尔从你身边路过,检查下你的开指情况。如果开不够10指,对不起,继续疼着吧。

也许你又会问不是有无痛分娩嘛?可以打无痛啊!

说这话的你,肯定没体验过宫缩十几个小时是什么概念。打完无痛的确可以暂时缓解,但效果最多只能维持两三个小时。而且,无痛还会延长你的分娩时间,所以无痛过后,等待产妇的只能是越!来!越!痛!皮开肉绽一般的炸裂,甚至是浑身剧烈地痉挛。

随着宫缩的间隔越来越短,疼痛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每一次宫缩来临的时候,产妇只能死死地抓住床的围栏,或者绝望地咬住床单。看着墙上时钟一格一格的走,每一分钟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幸运的产妇,开指快、产程短,三四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十几个小时还没能顺利开指,眼看着羊水越来越少,为了保全孩子,只能选择剖腹。两边的苦头都吃了一遍。

如果她们都有体贴的家人,真心实意地心疼她们受的苦,那也还好。

但也有很多人,并不那么幸运。

我们身边有一种很普遍的观念,叫做“生孩子都会疼,几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其中的潜台词是:生孩子当然疼,理所应当,千百年来如此。别人能忍,就你不能?

这个逻辑很像前一阵很火的“四大中国式宽容”:来都来了、大过年的、人都死了、都不容易。

共同内核就是:事情历来是这样的/已经是这样了,忍忍吧。

讽刺的是,上面的“四大宽容”,全是在劝别人宽容,不是自己。说“生孩子几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的,大多也并不是要生孩子的人。

这种观念的混蛋之处在于,它把“生孩子疼”这个问题,轻描淡写地说成了仿佛不值一提的小事。

仿佛因为“几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没什么大不了。

但事实上,几千年来,生孩子历来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古代卫生条件差,上至皇宫下至平民,生孩子都是高危事件。直到建国初,孕产妇的死亡率还高达千分之十五,即两百个产妇里,就会有三例死亡。

到今天,中国的孕产妇死亡率是19.9/10万。比例已经很低,但从概率上,每个产妇被送进产房时,都依然承担着那份风险。

不到一百年前,伤口感染就可能会死;五十年前,每年全世界有200万人死于天花;三十年前,每天有将近1000个孩子因为小儿麻痹而瘫痪。

在有效的药剂和疫苗出现之前,几千年也都是这么过来的,甚至更悲惨。

人类医学的进步,不就是为了增加人们抵抗病痛的能力,减少痛苦?

的确,生孩子都会疼,但这只意味着每个产妇承受的痛苦都应该被关注,而不是因为它普遍存在,“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就理所当然地觉得,忍忍就好了。

另一种更加险恶的论调,不是漠视痛苦,是美化痛苦。

例如歌颂“经历分娩的痛苦,才能最深刻地体会母爱”。

谁这么爱歌颂痛苦,请自己去体验。这种越受罪越崇高的理论,有多远滚多远。

05

因为这件事,关于“结婚前擦亮眼睛”“嫁错人有多可怕”“这样的男人不值得给他生孩子”的帖子,又刷遍了社交网络。

但其中关于“给他生孩子”这个表达,我一直不大喜欢。

因为“给他生孩子”,好像隐藏着一种暗示:孩子是为他生的。

然而不是这样啊,孩子不是为他生的,是因你们共同的愿望而出生的。

我相信每个说过这样的话的母亲,内心深处都绝无“孩子不属于我”的意思。她们毫无疑问都爱自己的孩子,这种句式,更多是出于习惯性的说法。

但愈是习惯,愈说明问题。

它的背后,是我们大多数“中国式家庭”的权力结构:女人“嫁给”男人,实际上是着“嫁入”他的家庭,从而负有为这一家族生育后代的责任。

这样的家庭结构下,生孩子永远不只是夫妻两个人的事。

06

最近,一个丁克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她和她先生想要孩子了。

我问,为什么?

她说,他们之所以丁克,是因为一直担心承担不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但有一天,突然觉得如果能有一个融合他们各自优缺点的小家伙诞生,让他们陪伴他经历成长中的起起落落,应该也是件不错的事。

我祝福他们。

愿每个产妇在身体的剧痛之外,不再承受更多的精神痛苦。

愿每个孩子都在爱之中降生。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静夜思无邪原创

转载须经授权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静夜思无邪原创(ID:jingyesiwuxie)

长夜孤独,点灯唠嗑,我们等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