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读书笔记)

2023-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饶水伊人

1925年,齐格蒙特·鲍曼出生在波兰西部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年幼的鲍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长大,也是犹太人遭受纳粹大清洗时期的幸运儿。

童年的贫穷、困苦和灾难,让鲍曼从小就对底层社会的种种不幸有了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其中的穷人群体,他亲眼目睹了这些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社会的边缘,又是如何在社会的边缘苦苦挣扎的。

所以,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穷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始终是鲍曼关注和牵挂的对象。

那么,穷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会觉得原因很简单,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的懒惰、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等等。的确,这些原因会导致一个人的贫穷,但是,他们更应该叫作懒人、或者堕落的人,而不是穷人。

因为这里面隐含着这样一层逻辑,那就是,是这些人主动放弃了自己摆脱贫穷的能力和权利。而鲍曼所观察到的则是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况,是一种由于被迫或没有选择,而成为的穷人。

1764年,在英国的兰开夏郡有一位叫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纺织工人。一天,在他走进家门的时候一不小心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然而,正当他急忙弯下身去想要扶正纺纱机的时候,哈格里夫斯意外地发现,那架被自己踢到的纺纱机还在运转,只不过原来横着的纱锭变成了竖直的形态。

而这让他脑中灵光一现,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直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那么不就可以一下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意外的发现,让哈格里夫斯兴奋不已,并且说干就干,在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使得纺织的效率和之前相比足足提升了八倍之多。而这台拥有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社会进入到了工业化生产的时代。

然而这种转变在鲍曼看来,也是人与人正式拉开差距的开始,而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穷人也就此诞生。

因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为物质匮乏时代的城市和乡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各种各样的工厂开始在世界遍地开花,各种各样的机器开始时昼夜不停地运转,各式各样的商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车间走向每家每户。整个世界都展现出一种由物质带来繁荣的景象。

但是,在这种繁荣的背后,却滋生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工业体系中的高效率对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效率的提高使得工厂生产的产品快速而廉价,而这样的情况是传统行业所远远不能比拟的。

因此,当时的人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进入工厂,要么继续“抱守残缺”,维持低效的生产模式和更低的收入。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鲍曼所说的穷人,也就是那些一开始拒绝进入工厂,而自身所拥有的技术在机器面前毫无竞争优势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