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简书电影院电影

克里斯托弗·诺兰:请收下我的膝盖

2017-09-03  本文已影响94人  我叫湿湿

场面话我也不多讲了,就这么直接开吹吧。

我一开始对诺兰的印象,还停留在《记忆碎片》那牛逼的非线性叙事里。利用倒叙的手法,让观众跟着主人公一起失忆,我从来没有见过哪部电影用这种方式讲故事。相信看过《记忆碎片》的各位也很难忘记这样一段特殊的观影体验。

然后是《盗梦空间》,也是一部脑洞大开的电影,尤其是那种梦中梦镶套式的故事结构——再一次,诺兰用故事结构狠狠地震撼了我们一把。

我陆续补完了诺兰的电影,《追随》、《致命魔术》、《蝙蝠侠:开战时刻》,以及,大名鼎鼎的《黑暗骑士》。

但此时,我对他的印象始终不过是一个烧脑片拍的特别好的高智商导演。是的,他很聪明;是的,他拍的大部分电影都入选了IMDb 评选的最棒的250部电影榜单;是的,我很佩服他,但我同时还要膜拜比利怀尔德斯坦利库布里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甚至昆汀塔伦蒂诺,诺兰就这样挤在这份长长的膜拜名单上,在其他大神的光辉下毫不起眼。

然后我看了《星际穿越》,从这时起我才开始服气的叫他一声诺神。

啥?你说《星际穿越》?那部用爱拯救世界的扯淡科幻片?

我知道网上对《星际穿越》的评价,并不像是《黑暗骑士》那样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有人觉得《星际穿越》是非常不诺兰的一部电影,完全没有看诺式烧脑片的那种快感不说,搞到最后还腻腻歪歪的开始走煽情路线,这还是我们认识的诺兰吗?

但这也正是我喜欢诺兰的地方:诺兰终于放下了对于冷冰冰的故事结构的探索,放过了对故事情节精巧程度的热忱追求,放弃了对个人智商的高调展示——他开始关注于故事本身,开始聚焦于故事最原始的张力,开始尝试对人性的描述,去真正的用故事打动观众。

诺兰的电影最为观众诟病的是什么?是人物的感情线。《记忆碎片》的故事叙述确实别致且恰当,可人物的动机归结于一句为老婆复仇总觉得有点轻飘飘;《盗梦空间》的想象力、世界观确实很惊艳,可电影的高潮部分落到了莱昂纳多和玛丽昂歌迪亚的感情部分,情绪上的感染力疲软的像个笑话。这是诺兰永远的短板,他可以拿一环扣一环无缝对接的精巧情节把你绕晕;他也可以认真而深刻,却又像心理医生一样保持距离表情冷酷的和你探讨人性与社会的问题,但在他极度理性的表面背后,他的故事难以共情,无法真正的打动观众。

而非常难得的是,诺兰居然开始有意识的去转变风格——并且他转变的十分成功。而更让我激动的是,在诺兰偏理性的视角下所描述出的感性,更加的大气,更加的气势磅礴,更加具有史诗感,更加的承担起普世价值观的厚重感。

我个人认为,诺兰的改变始于《黑暗骑士》,在《黑暗骑士崛起》中崭露头角,而在《星际穿越》中得到完整的呈现。

上一篇推送里,我简单分析了一下《黑暗骑士》中,蝙蝠侠的人物成长曲线。好吧我承认那篇文章读起来确实有点索然无味,可对于写那篇文章的我来说却是花了一番功夫才捋出这么一条无人在意的暗线。没办法,《黑暗骑士》里那些小细节太耀眼了,太吸引人了,而看透这些小把戏又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快感,以至于我们过度的沉浸在一个个独立的情节里了。然而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这些情节干扰了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我们难以分心去体会人物的转变过程。那些真正隐藏着人物转变的关键时刻,则在与那些耀眼情节的并置中沦为附庸。

所以大部分《黑暗骑士》的影评,都是在电影提供的诸多切入点中,选取一两个情节去延伸思考,却鲜有人选择从最基本的剧作角度去捋人物的转变曲线。而也正因为如此,早期人们对于诺兰的评价也大多是停留在“智商高”、“故事精彩”这一阶段,很少有人会说他“故事感人”、“给人力量”。

可在我重新审视这部电影时,通过拉片、做笔记、反复揣摩某些情节之后,我看到了诺兰想要讲一个真正鼓舞人心的故事所花费的心思。诺兰不只是构建了一场聪明的警匪游戏,他更是很用心的塑造了一个在良知边缘游走的英雄形象,而经历过自我怀疑却又重新找回信念的蝙蝠侠,他最后所作出的牺牲与妥协才更有分量。《黑暗骑士》最终撼动我的,也不再是蝙蝠侠和小丑较量时所展现的超高智商,而是蝙蝠侠那份完全利他主义的责任感,这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力量。

所以我认为,诺兰在《黑暗骑士》里展现的高智商,反而有点限制住了自己,让观众忽视了他强大的情绪感染力。

而到了《黑暗骑士崛起》时,大家开始察觉到了诺兰的这种转变。尽管有些人抱怨这部电影不像上一部那么过瘾了,情节上不如上一部带来的惊喜多,但观众也能感受到诺兰对于情感渲染方面的强大把控,尤其是配合着汉斯·寂寞恢弘的配乐,蝙蝠侠逃脱地牢的这一幕,那种英雄重生般的史诗感,你敢说没被打动?

同样的,《黑暗骑士崛起》的故事也不能简单的概括为“披着超级英雄外壳的警匪片”,因为这本身其实还是一个“超级英雄电影”。如果说《黑暗骑士》终于让蝙蝠侠成为一个英雄,那么《黑暗骑士崛起》则让布鲁斯·韦恩回归凡人,他最终慢慢消化掉了童年阴影带来的愤怒,他与蝙蝠侠这个身份达成了和解。于是,“蝙蝠侠”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激励所有人站起来与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抗争的符号。最终,电影的概念也不再是“蝙蝠侠拯救人们”,而是“蝙蝠侠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这才是诺兰最终表达出的东西,在剥离掉所有构思精致的情节之后,蝙蝠侠的故事本质上就是一个凡人成为英雄,继而英雄回归凡人的故事。当你陷入绝望时,你发泄你的愤怒,你向这个世界挥舞拳头,企图通过某种外部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慢慢的,你发现你开始对愤怒上瘾,对暴力上瘾,对这些能让你逃避自身问题的一切上瘾,但你本质上就是在逃避;最后你发现,救赎之道其实一直都在那里,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你需要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和解。

这实际上是我们所有人都在经历的事情,从黑暗里发现黎明,从绝望中萌生希望。我们能在英雄的旅途中看到自己,英雄的行为会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才是超级英雄的本质。

而通过《黑暗骑士崛起》做出改变的,不只是蝙蝠侠,还有诺兰自己。他放下了对于复仇主题的执念,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光明之处。在此之前的诺兰,不论是《记忆碎片》、《失眠症》,还是《致命魔术》、《黑暗骑士》,复仇是他电影里永恒的主题,他总是能通过人物的复仇去揭示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我并不是说这个主题不好,是的,直视那些黑暗之处需要勇气, 然而,“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可在见过这些丑恶人性之后仍然选择光明,如同在黑夜中找出一点熹微之火,需要的则不只是一点勇气,还需要一份理想主义式的信念做支撑。

所以此后的诺兰开启了新的主题方向,不论是《星际穿越》里末世中的人们做出的挣扎,还是《敦刻尔克》中战争里的求生,诺兰开始尝试向人们描述更加美好的东西。当然,涉及这种主题,难免会被观众嘲笑“俗气”,但对比近年来充斥着“续集”、“重启”的圈钱式好莱坞主流商业片,诺兰的转变显得尤为可贵。他愿意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去坚持描述那些关于人性的主题,去描述那些更加真诚、更加触及心灵的东西。《星际穿越》里的爱不是刻意煽情的烂俗,《敦刻尔克》里对士兵撤退成功的肯定也不是爱国主义的洗脑,这是一种放在任何文化语境里都成立的普世价值观。

也许真正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面前,对普世价值观的逆反态度,在娱乐至死与悲观主义浪潮裹挟下,对现实的逃避与固步自封。感谢诺兰,感谢他为正确的价值观发声,唤起我们直面黑夜中那团火焰的勇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