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虚实7:上了战场如何避实击虚?

2023-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东风阁主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我们经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战前的“知”,就是前面讲的“五事七计”;而上了战场战术层面的“知”,就是这个部分讲的:分析敌情来了解敌人的作战计划的优劣,挑动敌军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

一、动脑演算权衡——沙盒推演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孟氏注解:“策度敌情,观其施为,计数可知。”

梅尧臣注解:“彼得失之计,我已算策而知。”

这就是要靠头脑、经验去推测和预演了,就像自己和自己下棋一样,我推测对方可能有什么资源、可能会出什么招,根据经验有好几种可能的情况,那么我要做哪些准备来应对,我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不断在推演、评估、权衡当中,形成自己的应对之策,让自己有不败的形势。

二、一探虚实——灰度测试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遇,我不知道对方将领能力大小,怎么办?”

吴起说:“派小股勇士锐卒攻击他,一交手就佯败而退,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们追击我军,假装追不上,见到我们丢弃的兵器旗帜财物,假装没看见,那就是智将。如果他们倾巢来追,旗帜杂乱,行止纵横,又贪利抢东西,那就是将令不行,可以马上对他发起攻击。”

这就是“作之”,也就是我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水平,到底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不知道对方的虚实,那么我就探一探他的虚实,我假装出动一小撮人去打他看看,看他的反应我就知道对方的水平了,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安排我的战略。就像我们在小说里看到的“空城计”,如果我派一部分兵去试一试,可能结果就会不同, 当然谁都不一定有这样的胆量。

三、装出我希望对方看到的“形”——多方以误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杜牧注解说:死生之地,就是战地虚实。我“多方以误”敌人,观察他的回应,随而制之,就知道死生之地。

张预注解说,我形之以弱,诱他进;形之以强,逼他退。在他进退之际,我就知道他所据之地的死与生了。

上面“作之”是我主动去探对方的虚实,而“形之”则是我不能让对方知道我的虚实,因为对方也可能来探我的虚实,于是我得装出我希望对方“引起误解”的形,让他误判我的虚实,然后做出错误的决策,最后落入我设好的陷阱。

四、度量优劣势,避实击虚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杜牧注解:“角,量也。以我之有余,角量敌人之有余;以我之不足,角量敌人之不足。”

管子说:“故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以众攻众,众存不攻;以食攻食,食存不攻;以备攻备,备存不攻。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膬(同“脆”),释难而攻易。”

这部分就是说要度量双方的人数、粮草、装备,他人比我多,粮草比我充足,装备比我强大,我就不要轻易攻击。一定要避实击虚,避坚攻脆,避难攻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