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阅读之旅Day5
《秋》
时间:20世纪初期
地点: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
主要人物:
淑贞(高家老五 克定的女儿)
枚表弟(觉新的表弟)
高老爷虽然不在了,但作为地主阶级,他的财富是普通阶层无法企及的。他给儿孙们留下的土地,房产,股票,字画等让这个大家庭的生活依然富足着。
高家是典型的封建礼教大家庭,而克安、克定则是典型的地主阶级败家子形象的代表。天天游手好闲,享乐成性。
他们以封建礼教大家长的身份压制着身边所有人。以封建大家长的姿态自居,但对自己的行为却没有半点的节制。公开捧戏子,抽大烟,赌博,跟公馆的下人私通等,毫无长辈的尊严及榜样可言!
克安给戏子张碧秀扯布料,出手就是100多元。克定更是不惜变卖高老爷留下来的字画,田产,股票来支撑自己的挥金如土。
正如克明及觉新说的,这样的坐吃山空,高家迟早要败落的。
他们虽然努力维护着旧的礼教,让人们变得麻木,失去反抗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永远的掌权,为所欲为!但随着觉慧及淑英的远走上海,年轻人们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希望与旧的礼教做斗争。
正如琴所说的:“并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过去,春天就会来了。”
觉民、琴以及一帮热血的青年,对于这个阶级的黑暗,腐朽持很大的反对态度。
他们满腔热血,不畏当局者的势力逼迫,坚持创办着利群周刊。通过报纸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新思想,有勇气抵制旧礼教的压制。
他们虽然生活富足,但并没有沉浸在这种优越感里,变得麻木。他们有血有肉,能感知别人的痛苦。对于吃人的制度有着很大的抵触心理。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自己阶层的利益去做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的事情。
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但枚与淑贞还是没能等到春天的到来。
枚表弟,
这个在封建礼教及家长制度压制下的少年,虽然只有17岁,但面色苍白,毫无生机。他从心里惧怕父亲,严重被旧礼教束缚着,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唯唯诺诺,胆小如鼠。
他甚至觉得活着没有任何的意义,仿佛一切都是空的。枚是麻木的,对于生活中的一切都不觉得有什么好,也不觉得有什么坏。
这个年轻的生命仿佛还没开始,就已经被深埋在了坟墓里。
他羡慕高家三少爷觉民的魄力及见识。但对自己的父亲毫无反抗能力。顽固的周父只认旧礼教,反对他接触一切新的东西。对当代无恶不作的大儒冯乐山崇拜有佳。周父不顾全家人的反对,与冯乐山的侄子结为亲家,给只有17岁的儿子安排了一下桩大家都不看好的婚事。
枚表弟终年咳嗽,身体很弱。觉新几次建议请大夫诊治一下,但固执的周父因对西医的抵触,坚持说儿子没病,只要静养就没有什么大碍。
枚表弟在父亲的安排下成婚了。他带着病弱的身体,吃力的应付着婚礼的各种繁琐礼节。
婚后没多久,枚病入膏肓,永远的离开了。周父是痛苦的,但他并没有觉醒,他还是愚昧的认为这都是命。
女儿蕙的灵柩一直孤单的放在庙里,四处结满了蜘蛛网,冷冷清清。而周父对女儿死后的安身之处,却对姑爷听之任之。他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否得以安葬,对他并不重要,因为那是婆家的权利。
淑贞
高家女孩子中最不幸的一个。因为五房没有男孩儿,再加上父亲不仅与妓女礼拜一在外有公馆,而且还不顾母亲的反对,收了丫鬟喜儿做小。母亲把从丈夫那里受得怨气全部撒在了女儿身上。辱骂,痛打对淑贞来说是家常便饭。
淑贞是忧郁的,哀伤的。天天生活在恐惧与泪水中。她很无助,有新思想的琴跟觉民是她唯一的依靠与希望。但终究,在他们还没能想出办法来拯救这个少女之前,淑贞再也受不了这种长久的折磨与煎熬,跳井自杀了。
母亲在她死后彻底醒悟了,但一切都太晚了。
社会的进步总是以牺牲为代价的!
正如巴金说的,他使死人活起来(觉醒),又把活人送进了坟墓(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