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简友广场散文

亲子系列:孟母三迁――成语故事中的心理学

2020-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晨风晓语
夏花灿烂,图片来源,自己拍摄

      说到孟母三迁,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以前读到这个故事,觉得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很重要,学习了心理学之后,发现这个小小故事里包含着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

        其一、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三点:第一,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第二,幼儿的各种学习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第三,游戏是幼儿的最佳途径。可是我们有些家长为了省事省心,或者是觉得没有时间带孩子户外玩耍,直接把幼小的孩子往电视机前一丢,是的,您是省心了,孩子也很安静很开心,但是,不知不觉中损害的不仅是孩子的视力,更重要的是,剥夺了孩子通过游戏和玩耍与同伴的交往,限制了孩子通过感知觉认识外界事物的能力。

        其二、心理学家把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称为“认同”。认同所产生的效仿与简单的行为模仿不同。现代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产生认同的基础是儿童知觉到自己与认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认同带给儿童以归属感和成就感;认同使儿童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认同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其三、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比人低级,要么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天神。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就是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在天涯上很火的那个帖子《寒门再难出贵子》,为什么这么受追捧?不能说他的观点就是全部正确的,但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成长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其四、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任期最长的教师。家庭及其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重要而又深远。如果不是孟母三迁择学堂邻而居,任由孟子在坟地边玩耍或者集市上看人杀猪,那么长大后的孟子能否成为一代大儒,还真的是件需要考证的事情了。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想起一个朋友和我说过的话,她说她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曾经有位教育家告诉过她,一定要尽你的能力,让你的孩子读当地最好的学校。什么才是好学校?我想,包容的老师、启发式教学模式、开拓性思维方法,比高升学率更值得推崇。有趣的是,填鸭式教学,军事化管理也能成就高升学率(比如那个很著名的高考工厂),但是如果具备了前者,同样会拥有高升学率,但是具体到每个个体,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会更好。

        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几千年前的孟母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