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5日20日)

5月20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中午,继续值班。待学生出去后,上街吃饭。特意到亚细亚巷,吃了碗臊子面。上高中时,大众食堂的臊子面,特别香。那会儿,一碗饭1毛7分钱,还要粮票,我们吃不起。太多时候,从食堂门上经过,那种香味,让人流口水。终于有一次,和一位张姓同学吃了一回。两个人一碗饭,食堂不给碗,用了别人吃过的碗!
●那会儿,我们班上,有个条件好的,他一个星期,总要吃一次。大家把这叫下馆子,我们都很羡慕。有天晚上,下自习了,说起臊子面,有位同学说,他能吃12碗。我们都不信,于是就打赌。他若能吃12碗,钱我们一宿舍的人掏掉。若吃不完,他给我们一人买一碗。赌是打了,饭却没吃起。这位同学,家庭特别困难!
●一碗臊子面,也没怎么吃出感觉来。倒是前些年到武威,经常吃臊子面。后来到兰州,也一样。兰州农民巷,专门有一家买臊子面的,我挺喜欢。和彦博专门吃过一次,价格不菲。事实上,在武威我最怀念的,不是臊子面,而是羊肉炒面片。只是,从来没吃到过。有一次到兰州,专门找了一家,面片子却不是手工的!
●到杨家庄子这条路上,左边沟里,淌着满满一沟水。不用说,是河水。从委家庄子过来,就看到,这边路上,停着多个三轮子。有不少人,在忙活。走一段,有一个分水闸。如今的渠,都用砖砌了。现在的闸,也都修得整齐划一。多少年,没见过浇河水场景了。小时候,队里浇河水,打口子就是个事。现在,不用啦!
●那会儿浇水,全队人,先要挑沟,拾掇进水口子。进水口子,先打坝,再挖口子。坝要打结实,要不然,水放下来,冲劲一大,就溃了。溃了,就得堵上。堵这样的坝,先得备够足用的土,还要用麦草捆子等。拾掇进水口子,就是在口子两边,屯下足够的土,水浇满了,打口子才能一气呵成。这个活,也是个技术活!
●回家的路,很干燥。现在,路边的沟里,淌上一沟水,心情自然不一样。到新河二中那个桥头,停留了一下。这个桥上,曾经的回忆,太多了。在新河二中上学那会儿,只要沟里有水,我们总往桥上跑。为此,我还逃过课。不为别的,就为看水。这个沟里,水快浇完时,也有学生下水去玩,我胆子小,从来不敢下去!
●远远的,看到高好学卫生所那儿,有3个人,在路上喧谎。到跟前,是本大队的,全是熟人。停下,和他们小站了一阵。现在的河水,正好赶上麦子的二水。现在不像过去,不掐时间,你浇几天也行,就是水费太贵了,都不愿意多浇。不过,不浇还不行。我说:那6队里不种地,也得浇吗?一人说:不种地,就不说了!
●问了下我们大队的种植情况。主要有两种作物,一种是麦子,一种是包谷。我问为什么不种葵花?回答是,葵花死起太歪。我问有没有洋葱?说没有。我问种麦子,成本如何?回答是,把所有的搅费算在一起,得800元。一亩地打1000千斤,也就能卖1250元。河水一年浇3回,最怕的是第2回。因为那时节,麦子黄啦!
●澎湃新闻:陕西西安,一名8岁男童,因模仿抖音上胶带粘门的整人视频,导致6岁弟弟绊倒摔伤,牙齿受损,下巴底下缝了 10 针。事后,男孩父母即刻删除抖音。同时认为,直播平台上,不应该推送整人恶搞视频,即使有,也应做出安全提示。甚至扬言,要向抖音索赔。我说:这类恶搞,误导太多,必须严厉打击!
●早上吃饭,翻手机,看到一个帖子,我才知道,刘运是个什么了人了。终于明白,那天,一个领导,在电话里问我,知不知道刘运这个人,其实他根本就是在怀疑,我就是刘运。这个写文章的人,他生出这样一个化名来,我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我是躺着中枪了。刘运,刘庸,一颗棋子,让你哭笑不得!
●晚饭罢,没出去。泡了杯普洱,看书,写作业。不料,才一会儿,电话响,是老潘。我问他在哪里?他说在民勤,想一块儿喧喧!埋怨了一句,为啥不早点打电话!就关了电脑下楼,去约定的地方。上次跟老潘相聚,还是在春节前。几个人小酒,酒罢,吃了回羊头。老潘短篇小说《后院子》,发《胡杨》去年第4期!
●3个人,两瓶酒。先发牌,一人一庄。之后,再划拳,再碰。第2瓶,本想喝一阵就打住。结果呢,喧着,喝着;喝着,喧着。没防着,全搞完了。这才觉得,有些大了。老潘给我布置任务,让我认真看一下他的《后院子》,最好能给他提一些改进意见。这次小酒,有个大收获。死皮赖脸,得到了一个小篰篮,袖珍的!
●看到一张照片,教室里,老师在讲课。角落里,4个学生却围坐在一起,吃着小菜,喝着小酒,互不打扰。有人佩服老师定力,有人质疑老师,不维护课堂纪律。我看到的,却是一种深深的无奈。面对那些已经走上错路的学生,要管却不能,想管又不敢。现在当老师,你只能战战兢兢的教书,而不能有理有据的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