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水泥的100平米和父亲的“假卧砖”青砖土坯房
和大多数普通的年轻人一样,我希望有一个自己的房子,在钢筋水泥的大城市,有一个温馨柔软的家。
我积极工作,从不缺勤,希望获得不被多扣一分的工资;我跳槽谨慎,在获得个人提升的时候也希望获得更高的薪水;我花钱抠门,严审每一分将要被花出去的钱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当发现有一些钱不是非常非常有必要花出去的话,我会心疼好几天。
我会尽量在家做饭,我会尽量坐公交出行,我甚至会在早市上和一群大爷大妈一起买优惠的蔬菜水果。我乐此不疲,甘之如饴。
总是在幻想,多攒下一些钱,就早一日去买一个房子,那就是我的家。
就在今天,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买到的那个房子,是我的家吗?
我买了一个房子,买来地板家具,买来家电,买来门锁,那就是我的家?
是不是只能确切的说:那是我们买的一个房子。
我们只是住在那里,是居所。
可以称之为家,但好像总有哪里不对。
让我有这种思考的,是我突然想起了在老家的,我父亲的家。
那是三间普通的农家房屋。长方形,被分成三间屋子,中间是“外间屋”,等同于城市里的客厅;左右两边分别是“西头屋”、“东头屋”,这是两个卧室。
从父亲从爷爷奶奶那里独立出来,便住在那里了。
这个房子有历史的痕迹,那个年代,砖还是比较稀少和名贵的,所以,作为普通的农民,自然盖不起“砖房”。
父亲初中毕业后,便不上学了。打小工挣钱。什么都做过,建筑队盖房,卖葡萄,卖蔬菜等等。
挣了钱,攒钱盖房子,还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还有下面两个弟弟的。
就这样,买了一部分青砖,做外表;他一个人有时间就打小工,没有工可以打,就在家打坯,打了三年。盖了兄弟三个的新房。即便是“假卧砖”。
我在这个房子里,住了也不过十几年。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我就住校了,慢慢的,两周回一次家,一个月回一次家,两个月回一次家……
直到大学毕业,自己租房住,以后可能还会自己买房,那里的青砖瓦房,父亲将会居住一辈子。
尽管我以后的房子可能会是上万一平米的高级住宅楼房,有优美的小区环境,便利的城市设施等等。但是我始终认为,都比不上父亲的三间砖瓦房。
那是他的一生,他的青少年时代,从自己打坯开始结束;他的家庭重担从入住这间房子开始;我们的出生让他倍感压力;我们的生活学习费用让他拼劲全力;我们的出嫁,让他重新开始和母亲的相互依偎。
房子不是商品。房子也不是投资。
房子只是每一个平头百姓每天居住的港湾。
它是有生命的,见证我们每天的喜怒哀乐,见证我们的成长,也见证我们的衰老。它从不参与,冷静的旁观者,比真实的指控者更扎心。
想通了这些,我只愿有一个自己的家,不管是钢筋水泥,还是青砖瓦房;不管是租还是买,不管是新还是旧,只要和你一起,和爱一起,哪里不是我们的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