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视角,点亮新视界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本书,只要其中有一些观点可以帮助到你,或者让你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一本好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之作《自卑与超越》,对我个人而已就是这样的存在。
五年前,阅读过《自卑与超越》一书后,阿德勒的某些观点便一直停留在脑海中,在关键时刻总会冒出来,纠正我的心态和想法。
印象最深,且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我们所体会到的现实往往都是我们赋予该种现实的意义,是经过解读的,而非事实本身。
童年记忆是很重要的,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而童年是已经过去的事情,是不可更改的,这就很容易让人感到消极且无能为力。
可是阿德勒不这样认为。
他认为我们可以重新刷新对童年记忆的看法,不能让过去决定我们的未来。
童年记忆可能让我们存在了一些初始错误或消极地认知,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造成错误解读的过去,意识到错误的根源,重新去修正和调整。
这样之后的人生,才能避免一直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处理类似的事情。
因为一样的经历,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我们不应该被过往经验所束缚,可以主动去选择自己的态度。
不单单是童年记忆,甚至现在的我们,遇到一些事情,也不可避免会有一些自己的解读。
如果因为某件事感到消极悲观,那么,我们也应该去主动介入,调整思维角度,去收获一个更积极的想法,让我们对未来有更乐观的心态。
之前五一从老家回,高速上遭遇了一次车祸,车受损非常严重,第一反应肯定是难受,不单单是车,接下来怎么回去也是个大问题,毕竟是出行高峰期。
但是试着让自己主动对这件事重新解读,心想:车坏得如此厉害,但是家人竟然没受什么大伤,磕磕碰碰而已,尤其是五岁不到的女儿安然无恙,这还不算是大大的好运吗?
很快调整好心态,之后的运气更是非常棒,速度找好了合适的酒店,还抢到了第二天回去的高铁票。
正是因为这本书,每当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我不再盲目悲观,而是会努力寻求最优的解读方式,以更好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很明显,作为个体心理学的鼻祖,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观点,对比弗洛伊德,更为乐观,积极向上。
他认为人的选择取决于自己,而非他人,过去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未来的自己,他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真的非常喜欢阿德勒的观点,所以时隔多年再次拿起这本书。
《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阿德勒写了关于早期记忆、梦、家庭、青春期等多方面的内容,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其中的观点,他列举了很多事例,都是通俗易懂且生动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所以完全不需要有阅读方面的压力,全当看小故事即可。
这是一本值得多次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