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2023-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路哥

做人生中最重要的3件事,通过记录和复盘这2种方法,持续做够100天,在这一过程中穿越人生盲点。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我想写书的内容,哈哈哈哈,真是太巧了,里面关于习惯,关于记录,关于复盘,关于自律,关于每日三件事等等都是我现在比较关注的点,可以说本书提到的方法我都正在实践,坚持了快一年了,早已经超过100天,所以也已经形成习惯,记录、复盘、阅读写作、健身这些都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可以说已经是自律本尊,虽然和作者不认识,但感觉很熟悉,都是同一路人。

首先罗列本书提到的案例:

    1.延迟满足的棉花糖实验

    2.象与骑象人的理性感性

    3.黑马白马和骑手的三个大脑

    4.习得性无助的小狗

    5.爱因斯坦称的“第八大奇迹”复利

    6.社会学家罗伯特提出的“自证预言”

    7.“无它,但手熟尔”的卖油翁

    8.制定计划的“SMART”原则

    9.一万小时定律

一、习惯

1.养成一个习惯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时间换,需要不断训练,持续积累。

反射脑记住一个习惯需要多长时间呢?

一般而言,养成行为习惯的时间一般在一个月左右,例如“动动手”就可以做到的习惯,比如写日记、整理家务等。

养成身体习惯可能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是指要让整个身体发生变化的习惯,比如减肥、早睡早起等。

养成思考习惯则需要更长时间,可能半年,甚至一年两年,比如创意思维、批判性思考等习惯。

2.习惯养成的最后一个阶段,认同期(大约第60-100天)

在这个阶段,你会开始从思维上认同这件事情,并且赋予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会有一种享受做这件事情带来的乐趣。一件事情持续做够100天,也会有明显的效果(即正反馈)开始出来,人们也会受到正向激励,从而更加认同这件事情。

3.我们每天95%的行为都是依靠习惯来完成的。倘若你拥有很多好习惯,那么你的生活将会被这些好习惯重塑;相反,如果坏习惯主宰了你的生活,那么失败自然难免。

因此,我们不应该在抵抗坏习惯上浪费太多时间,而是要想办法把逻辑上认同的事情变成反射脑的事情,即养成新的好习惯。

二、记录——看见即是降伏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的重要书籍,借鉴了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我在生活中用到的核心方法就是:记录。现在自己每天都会利用手帐本,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使用情况,效果很不错,亲测有效,强力推荐。

1.记录可以形成自己的时间刻度,明确知道自己在自律这条路上走过多少时间。

2.做关于时间使用的记录。我会把时间分为三类,一类时间是有效产出的时间,例如讲课、写作、写笔记等时间;二类时间是学习时间,例如听专栏或者看书的时间;三类时间是有价值的消费时间,例如有收获的沟通。

三、复盘——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1.我们所说的一般性复盘,是指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通过回顾、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总结规律,指导我们下一次的行动。

学习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向书本中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一种是向身边的人学习优秀的经验;还有一种是向自己过去的经验教训学习。

2.建议大家通过记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复盘,这是一种个人学习成长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就是用这种方法,已经坚持快一年了,感觉效果还挺好的,强烈推荐大家可以试试。

向自己学习的最佳方法就是反思和复盘,反思自己的行为,对结果进行核对,对自己做出决策判断和实施过程进行情景再现,对于做得好的部分进行总结经验,对做得不好的地方想办法改进。从中找出遇见规律,作为知识和技能保存下来。这样,以后再次遇见相同的问题就可以不犯同样的错误。

四、每天必做的3件事

让自己更专注,因为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我的三件事就是看书写作、投资和健身。

这三件事于我而言为什么那么重要?

因为阅读写作可以充实锻炼我的大脑,跑步健身可以锻炼我的肉体,投资理财可以让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充实自己的钱包,做自己想做的事。

五、本书的参考书目

总共22本,居然看过18本,难怪和作者这么有默契,本书读来毫不费力。

古川武士:《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特奥•康普诺利:《慢思考》

乔纳森•海特:《象与骑象人》

雷•达里奥:《原则》

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

古典:《跃迁》

成甲:《好好学习》

查理《芒格(美彼得》考夫曼(编))《穷查理宝典》

陈中:《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

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自控力》

加布里埃尔•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 :《WOOP思维心理学》

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反脆弱》

万维钢《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博恩•崔西:《吃掉那只青蛙》

凯文•韦巴赫,丹•亨特:《游戏化思维》

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

《得到》APP,“万维钢•精英日课”

《得到》APP,“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