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先生眼中的两位母亲

2017-02-15  本文已影响199人  lijutong_010

先生的母亲也是我的婆婆于2007年因病去世,已经10年了,我不曾见过她,但从先生很多碎片化的语言里对她还是有所了解。先生上学回家,他的母亲总是站在他的奶奶曾迎接我的老地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娃回来了!”长久的等待在简单的言语里定格为永远的记忆。

他的母亲不让他看电视,但鼓励他去看新闻,对他后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关注时事,爱好历史,喜欢地理等等就是小时候母亲让多看新闻造就的。

先生还说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生病医生断定他已经死了,让放弃努力,还把他放在了太平间。但母亲不认为,于是在那间盖满了白布的屋子里一直用双手捧着他,捧着,捧着,捧着就又捧出了呼吸,捧出了他的重生。

小时候,平常的感冒母亲不用手抚试他的额头,也不用体温计,而是用轻轻的唇吻来感知孩子是否发烧。现在看来,这个办法亲密而又精确,简单而又实用。

也许受母亲的耳濡目染,先生对乡土有着不一般的情结,就连参加书画比赛的作品,他没有选择画名贵的花,也没有画美丽的山水,却选了一个极为普通的乡村路口,画面有些暗淡,我甚至说你这个画里的天气是不是快要下雨了?他笑笑说那就是个存在么,不用多想。后来偷偷地想他创作的画里没有人物,是不是母亲就在村口的那一头在等自己?然而却始终看不见!

先生眼中的两位母亲

好吧,且看他自己怎么写自己的母亲。

先生眼中的两位母亲

他没有写标题,只在自己手机的便签里这么存着,也不发,我的手机正在充电,于是就用他的手机写几个字。看到这个我悄悄截屏发出去了。思想万一遇见思想碰撞了有共鸣了不是更好吗?

再看看他写我的母亲。

先生眼中的两位母亲

有那么好几次,我的娘让先生回学校上班时带上自家做的馍馍,先生大多数都不带,说学校提供早餐,娘做馍馍不容易,留着家里吃。娘曾给我说,如果是他自己的妈妈做的馍馍,他肯定会带上。我惊叹于我的妈妈敏感的体悟,也觉得先生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最后给先生悄悄说了我的娘是怎么说的。还是希望他带上馍馍,这不仅是养活人的馍馍,这是有娘的感觉,也是家的感觉。后来先生就也带娘做的馍馍,但每次都说娘辛苦了,做馍馍不容易!

我的娘亲之于先生就是在这些细细节节的小事里升华了彼此生命的温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