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活在喧嚣之外》书摘
● 选择与命运
我总是说,一个人的心决定了他的选择,他的选择决定了他的行为,而他的行为最终构成了他的命运。
明白这句话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命运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你每个选择的组合。
你当然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什么时候能够让你到达彼岸,你甚至不会知道你这辈子能不能到达彼岸,或者,能不能走得更远一些。
但你一定知道,每分每秒的选择,一定会影响你的生命质量,让你在这幻觉般的人生当中,活得更有意义,拥有更高的生命质量。
这意味着,你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参照系——你这辈子要做什么,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然后,生命时空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牢牢记住这个参照系,以它作为你选择的坐标。
坚持你必须坚持的,舍弃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或者是与之无关的东西。
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会发现,世界和人生好像变得比预想中更简单了。
它只是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或者说,它是一场巨大的游戏:点击A,你会去到这个地方;点击B,你会去到那个地方;点击C,你又会去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
你会发现,自己似乎具备了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命运的能力,因为世界的脉络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了,
你需要去完成的,仅仅是擦亮自己的眼睛,平静自己起伏不定的情绪,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情绪的奴隶。他们总是画蛇添足,将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因此遭遇失败和某种伤害的时候,他们却又不愿意承认这只是自己的选择出了错,而宁愿把所有的罪状都推到别人的身上。
是什么驱使我们总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上演这样的故事?是欲望,是无知。
好多人总是不明白,不管他怪责自己也罢,怪责别人也罢,所有的结果都只能由他自己承担。

● 生命与历练
生命是一根绳子,就那么一点长度,浪费一截,就少一截。闲事上用多了,正事上就不够用了。
我的好多朋友和亲戚都说我不近人情,原因就是我不愿意在交际应酬上多花时间。有的人不理解,他们认为,人生非常短暂,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呢,为什么不能趁活着多享受一下呢?我告诉你,就是因为人生短暂,生命无常,你才更要抓紧活着时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钟是不是还活着;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完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你永远都不知道,生命的长度是不是足以让你实现梦想。
● 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这世上,拯救你的,永远是你自己的明白和觉醒。
什么是一个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是自己做过的事。
生命是短暂的,所以要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多做一些有益于世界、有益于人类的事情。
一个真正的人,就是一个心灵能够自主的人。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心灵能不能自主呢?你要看自己在面对世界上的许多诱惑时,是放弃自己原来的方向,向它们走去,还是对它们微微一笑,继续走自己的路。
我认为,作为一个作家,首先要做到入世,深入到生活最底层,同时又要能够出世。仅仅入世,而没有出世之心,就不会有大出息。什么叫“出世”?就是能够远离世俗的许多东西对心灵的诱惑。这意味着你能够舍弃一些与目标无关的东西,包括赞誉、享受与娱乐等。你必须舍弃许多东西,才能得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假如你真的想在有限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那么你就要守好那灵魂的标杆,守好你该守的戒。
在生命时空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要保持一种清醒的警觉,时刻观察自己心灵的状态,不自欺欺人,也不昏沉,牢牢记住啥该做,啥不该做,并且让这种习惯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戒,才有真正的意义。
有的人在道理上明白自己该做啥,不该做啥,但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之身,行为上不断犯戒。这样的人,不管他懂得多少道理,仍然是愚痴之人,因为他没有做到真正地明白和放下。
切记,千万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用借口来搪塞他人,更不要用借口来搪塞自己。
要知道,健康的身体,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干净的心灵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要用放纵来污染自己的干净,也不要用放纵来糟蹋自己的健康。

● 关于读书
当一些年轻的朋友问我如何在读书上做出选择的时候,我建议他们先读老子、庄子,慢慢旁及其他经典。
为什么?
因为读书就如攀登高峰,如果你总是流连山脚的风景,就永远都锻炼不出登高的脚力。读老子、庄子的书,正如先上山顶,再窥万象。比老庄的书更值得读的,就是《金刚经》。
当你锻炼好脚力,习惯于登高的时候,你就会慢慢爱上读好书。
有一天,你会找到你生命中的那本书,找到它的时候,你也便得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你的命运就会从此改变。所以说,好书如好人,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它。
如何珍惜呢?
尽量往更深处挖掘,并且在你阅读的过程中,加入你对生命的热爱,用你所有的灵魂去感受。
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需要读的好书。你记不记得它里面的内容都不要紧,你只要认真读了,便一定会有感悟,有了感悟,就要有行为。
不能改变自己行为的读书,是没有用的。学了一点,就要用一点。
读了好书,重要的是去做,而不是想,更不是背。
背下的是知识,但经过了“悟”之后,知识也会变成智慧,滋养你的心灵,让你一天比一天更爱别人,自私少了,仇恨少了,埋怨少了,那便是受益了。
● 一个人无法选择命运的时候,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态度
所谓“出世”,就是超越世俗的束缚,所谓“入世”,就是行为上仍做世俗之事。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便是出世与入世并重。什么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事在人为后,顺其自然,做事过程中竭尽全力,但不计较结果得失。随缘做事。
当一个人无法选择命运的时候,他至少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态度。这是尊重生命的真正体现,也是验证一个人是否真正明白的契机。
假如你希望以佛家的方式来升华自己,来活得明白,那也很好。那么你首先就要做个好人,宽恕身边那些跟你一样有毛病的人,帮助身边那些跟你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每次起心动念,都尽量地忆及他人,多替他人想想,你心中的爱就会一天天壮大。
所有信仰的内涵,都是大善、大爱、大美。这“大”便意味着平等与包容。
你还要尽快找到你生命中的善知识,净信他,让他帮你点燃心灵的明灯。只有你自己心里有了光,才能真正地照亮别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类的欲望从来都比智慧显得更为强大,所以我们的文化绝对不能宣扬欲望,更不能宣扬自我放纵。要不,就会让许许多多的人,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变得越来越堕落,越来越自私,有一天,他们的良知就会死亡,他们的心灵也会死亡。
归根究底,无论什么样的情绪,都是因为分别心而产生的,分别心又由执著而产生。
所以,佛教修炼的根本,便是破除自己的执著。当你破除执著的时候,自然无需控制情绪,你会发现自己也没啥需要去控制的情绪,也没啥需要去解决的烦恼,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风起时,平静的湖面会泛起涟漪,甚至掀起波浪,但那涟漪与波浪都不是湖水的本来面目,只是一些短暂的现象。
风息雨住的时候,湖面自然会恢复它的平静,你的心也是这样。